语文学习与写作的挖掘

时间:2022-09-11 07:20:57

语文学习与写作的挖掘

小教高级教师,多年来一直研究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本人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或升级期刊发表。所指导学生的作文在出版获奖,目前仍在教育第一线。

这么多年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我除了利用贴画想象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外,我还在精讲课文后给学生出一些题目,让学生来练习写作效果也很好。

学生在学习《荒岛日记》时对课文中鲁宾孙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鲁宾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浪荒岛,也绝不气馁。在无人烟,缺乏最基础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下来。没有房子自己搭,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等等。对于鲁宾孙的做法你一定很佩服他,那假如你与鲁宾孙有着同样的命运你该如何做,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提笔就敞开心扉去写了。有话可说,提笔道来无拘无束。

安徒生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文中的主人公会产生同情与怜爱,这也推动他们快速进入文中的情境当中。

学完此篇后,我一连出了好几个题目《假如卖柴的小女孩来到我身边》、《我与小女孩来到圣诞树下》《小女孩没有死她遇到了谁》等等题目,学生结合课文来完成习作迅速,内容也达到了完整,故事也编排的合情合理,理所当然错别字也少了,文章也有一定的思想性。这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写作,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爱憎分明,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老弱,这对培养教育孩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凡卡》一课,同学们同样对小凡卡悲惨遭遇产生了同情。我利用了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凡卡没有父母的疼爱,你们的父母对你关爱有加,你应该怎样做,怎样回报他们,提笔写一写《凡卡没有父母,而我有父母》《凡卡吃不饱饭,而我常扔掉许多好吃的》、《凡卡不能上学,而我却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等等,这些题目的出现,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反省自己,悔思自己的过去,在美好的时光里不但浪费了时间,同时也没有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践踏了粮食……没有感悟父母的艰辛,自己融在无尽的爱河中却不知道珍惜。因此,孩子们将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在不断追问自己的过错,也在不断地修理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懂得关爱,懂得珍惜,懂得付出,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孩子是可塑的,他们的可塑性是极强的。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老师,不但要传授给孩子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我们一定要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契机,来培养孩子们。从能力、思想上一起抓,让孩子们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国家的栋梁,用自己手中的笔涂画姹紫嫣红映碧草,锦绣山河万古青。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语文其他方面也自然会提高,它起到了牵一线而动全身的作用。

五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学习过冰心老人的一篇文章《和小鸟最想亲爱.》文中写道……玫瑰和丁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就可以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去做偷卵捉雏破坏他们家庭幸福的事等等,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牵挂了,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子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这段文字令人感动,当你们读到这一段文字时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紧接着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把虫子捉住了》《昨天我去捉小鸟》《我为小鸟窝》《天旱了我为小鸟送水》学生自己经历过的他们提笔就能完成习作,借助这些题目对学生进行爱鸟,爱自然,爱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也有姊妹兄弟,父母双亲……同学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飞扬,结合课文能很好的把每篇文章完成好。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这个教材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才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看教师的引导了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的责任太大了。因此,我们无时无刻都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利用好教材深挖教材的同时一定要灵活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创建一个攻破难关的好办法,让孩子们在学与乐中很自然地提高能力。

学习了《藏羚羊跪拜》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沉睡了一夜的猎人,看到送上门来的藏羚羊,他的眼睛一亮,猎人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了猎枪,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用祈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出来,老猎人的心一软,可手一摁还是把子弹射出去了。那一刻藏羚羊给他跪下自然是求他饶命……”后来给藏羚羊开膛时发现它是一个怀孕的母羊,它是为了腹中的孩子求猎人,一只不会说话的动物,做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壮举。世界上的母爱是最伟大的。

由此,我出了几个文题,《我生病时,看到母亲脸上的愁纹》《夜读时,母亲陪伴了我》《雨中为我撑伞的母亲》《寒风中为我送棉衣的母亲》等等……

有了精讲课文作为铺垫,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不自禁的提笔抒写生活中母亲的形象。一篇篇文章深刻感人,学生知道了感恩,知道了母亲是生活中最不易的角色,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最爱的宝贝。这比叙叙叨叨的一堂教育课收效好多了。孩子们懂得了体谅他人,尊长爱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感欣慰的。与此同时而他们的作文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此种做法何乐而不为呢?在漫长的教学当中,我们语文教师一定善于思考和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例如。深挖《风筝》的思想性,让同学深悟理解。

当学生深入了解鲁迅以后,学起理解文章内容也就如鱼得手了。紧接着揭示《风筝》的写作时代《风筝》写于1925年1月,《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导我们进入“久经逝去的春天”。他暗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畸形状态,由此揭示人的某些思想上的弊端。

我”对故乡的深情,如联系全文来看,回忆故乡,目的或落脚点是使“我想起幼时欺凌小兄弟之事。”我“在这里进行了反思。透过这个小”我“,看到旧的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大“我”――家长式的管理、长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愚味无知,它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当作者挖掘的酿成悲剧的社会原因。

“我”的回忆是对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残儿童的控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先生向人们提出了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孩子的心灵深处渴求什么?值得家长反思。提醒我们如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我觉得这不仅向那个时代呐喊,也向我们这个时代敲响了警钟。我们看文章的这一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同学们想一下当时兄弟的心理该是如何呢?自己的兴趣被剥夺,扼杀应是怎样的恶毒,结合自己来理解。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就很透彻了。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写文章内涵深刻。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感悟教学法 下一篇:就像这河水静静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