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1 07:16:05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国外投资者在华投资的不断推进,选择正确的进入模式易于帮助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进一步采取策略,利于整合管理。然而,影响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模式的原因很多又由于中国投资市场的特殊性,跨国公司在选择在华投资进入模式时不仅需要考虑行业特征、产品情况以及其投资国本身的物力财力,并且需要拟定一份契合中国低廉劳动力市场、多样性消费者市场、地区差异性大等特点的进入战略。这就涉及到对中国文化、政策、法律环境、消费者心理的多重考量。本文从投资国层面、东道国层面、行业层面及风险关联层面分别进行了楼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因素的分析,并且对基于跨国公司进入模型与绩效满意度相关性分析的REU2模型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进入模式;东道国;投资国,行业;风险;REU2模型

引言

随着国外投资者在华投资的不断推进,选择正确的进入模式易于帮助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进一步采取策略,利于整合管理。然而,影响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模式的原因很多,东道国层面、公司层面、战略层面的原因等。而选择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必然会从其母国文化、公司管理制度、产品特色等原因与我国的低廉劳动力市场优势结合起来,结合我国特色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贸易环境等来选择投资进入的模式。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分类

1、绿地建设。绿地建设即为新建投资,指的是在东道国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建立新的生产单位或经营单位,如贸易公司或制造中心,从而形成新的生能力。例如GE、IBM、杜邦等都已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从研发中心到终端销售,并且存有其完整的管理系统,各自利用我国的低廉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进行研发生产与销售,完成一个系统运转流程。

2、跨国并购。即跨国公司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取得东道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份),从而对东道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一定的或完全控制的行为。比较典型的里例子有德国大众在中国成立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公司;法国苏伊士集团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中法税务合资公司。

3、合资。合资企业一般指中外合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外国合营者可以是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中国合营者目前只限于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因此,外商选择在华投资时,当其对目标国市场不甚了解并且意图获得一些信息时,合资企业是降低风险的较好选择。到目前为止,在华选择以合资形式进行的企业已不甚枚举。

Anderson 和Gatignon(1986)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按照控制程度大致可分为低、中、高三种控制程度。其中高控制程度的进入模式可包括了全面收购和新建的独资模式;高控制模式指独资、控股企业,中等控制模式涵盖均等股权、合作经营企业、特许等模式,而少数股合资等模式属于低控制模式。

由于中国市场条件的特殊性,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及较为有实力的大中小型企业的市场支撑,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从曾经易于控制掌握的绿地投资慢慢转化为更能应对市场变化的合资型进入模式。这是由于中国市场的优化与市场环境的多样性所造成的。

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因素

1、东道国层面

首先,Franko(1989)的描述性统计表明,较之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比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采取50%或少数股合资的模式有增加的趋势。而在80年代后,Padmarobhan与Cho(1996)发现50%或少数股合资模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Luo,Y和Neale,OC.(1998)认为在中国市场上,80年代的跨国公司进入时“机会初探者”,90年代是“战略投资者”,而21世纪则是“当地市场的主导者”,这一系列的变更也影响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进入模式的选择,当然也与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的是密不可分的。在“初探者”阶段,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去了解东道国市场的特征,如消费者偏好,劳动力成本,资源条件等,而东道国的市场特征往往可以归类为区位因素。

其二,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也是影响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规模越大,公司更可能以合资甚至均股或者少数股合资进入。

再者,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文化与母国公司文化方的差异性对模式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两国的文化距离越大,差异性越大,则母国进入东道国市场所需要的成本也就越高,进入后产生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因此,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跨国公司更有可能选择合资与合作。

最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法律条件、贸易政策也会对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东道国的关税较高时,跨国公司可能倾向于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若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较高或者法律较为严苛时,跨国公司在其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

Svejnar和Smith(1984)指出东道国政策风险低,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高,对直接投资的限制条件少等条件下,高控制程度的跨国进入模式成为跨国公司的首选。

Delios和Beamish(1999)及Brouther(2002)以“交易成本扩张模型”证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越大,投资国获取信息越难,因此会倾向于合资合营的模式进入。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丰富的市场资源不断吸引着跨国公司的进入,而由于其地域广阔性特征,每个目标市场的特性都会有所不同,消费者、劳动力成本具体分层也不同,因此在选择在华投资时还是要依据不同区位选择来决定。

2、行业层面

跨国公司在选择在华投资时,公司所在行业的特性也会影响其选择进入模式的选择。投资国进入东道国后实质上是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适应程度。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资源要素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着重分析东道国市场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忽略行业与产品本身的特性。

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高控制的公司倾向于独资模式,包括绿地建设与收购更易创造利润,而以合资的形式进入则容易引起价格战。而在市场集中度很低时,行业的较易控制,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进入模式时,市场集中度与进入模式选择的控制程度呈U型曲线。

Anderson和Gatiguon(1986)以“控制程度”决定进入模式的唯一重要因素,将之分成“高控制”“中控制”及“低控制”。在试探性及战略性投资阶段,跨国公司倾向于合资进入模式,而在进入市场扩张阶段以后,跨国公司更愿意采用控制权更高、收益更大的独资模式。而某些行业的市场规模决定了跨国公司对其控制的程度,其市场集中度也与跨国公司能够对其的控制程度有一定的关联。

3、母国公司层面

不同国家在选择对华投资的过程中他们选择模式也是不同的。这不仅仅与公司有关,并且与投资国的文化、资产专用性等各个因素相关。

比如,同样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最近几年来在选择对华投资时从合资模式转向以独资模式为主;而法、德两国则仍然以合资模式为主。这与投资国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公司倾向于高控制权的投资方式,而法律更倾向与保守的,低风险性并且控制权较低的进入模式,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较为保守,属于风险规避型的投资国,而且其深知对于投资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因此不敢轻易采用“冲锋陷阵”式的独资形式,而是采用了合资形式。同坐合作、合资建立分支机构,将高新产业的技术与低廉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达到其开发与拓展中国市场的目标。

而完全从投资国的公司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可以从公司规模、公司技术及其经验及其资本资产情况出发。就公司规模而言,公司规模较小时,跨国公司倾向于采用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公司规模较大时,偏向于采用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当公司在跨国投资中具有一定跨国投资经验时,倾向于高控制的投资方式,如绿地建设或者直接收购;当东道国对于跨国投资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吸收能力时,高控股的投资模式是会成为大多数投资国公司的选择。而就资本基金方面而言,投资国的资本越充裕,选择高控制进入模式的可能性则越大,反之则越小。关于这个内容,Shan(1991)以及Makino和Neupert(2000)、Eric,W,K,T(2005)通过设立模型已经验证了投资国资本密集度与投资过进入模式控制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4、风险相关性层面

Beamish和Makino(1991)通过建立风险相关调整模型测试跨国投资后满意度,结果表明,绿地投资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合资带来的满意度。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往往会选择高控股的绿地投资方式,而风险规避的投资方往往会选择合资的方式。

四、总结

由于中国投资市场的特殊性,跨国公司在选择在华投资进入模式时不仅需要考虑行业特征、产品情况以及其投资国本身的物力财力,并且需要拟定一份契合中国低廉劳动力市场、多样性消费者市场、地区差异性大等特点的进入战略。这就涉及到对中国文化、政策、法律环境、消费者心理的多重考量。从投资国层面考虑,投资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差异性、产品在行业内的渗透力、资产专用性等都为考虑因素。从行业层面来分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影响非常重要。从东道国层面来分析,文化契合度、政策条件、法律环境、对投资国产品的吸收程度都影响着跨国公司对于投资模式的选择。

选择一个正确的进入模式对于跨国公司后期制定战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跨国公司的分析者不仅可以从收益(绩效满意度)来考虑,还可以从宏观的发展角度来拟定蓝图。

参考文献

[1] Lance Eliot Brouthers, Keith D. Brouthers.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Entry Mode Choi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EC-MNC Performance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11):183-195

[2] Sumon Kumar Bhaumik, Stephen Gelb. Determinants of Entry Mode Choice of MNCs in Emerging Markets [J] .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05(4):5-24

[3] 孔晨;李元旭. 在华跨国公司投资模式的演变——基于PEST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2008.3.

[4] 皮建才. 市场制度环境、地方政府行为与外资进入模式 [J].经济学家,2009.10

[5邹晓辉;陈亚珊. 跨国公司在华进入模式的国别差异与变迁 [J].商业时代,2010.27

[6周德群;张慧明. 跨国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J].中南大学学报,2008.4.

[7]张毅;刘志学.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演进路径分析 [J]. 管理世界, 2008.12

[8]赵蜀蓉. 基于国家间关系的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战略研究 [J].管理科学,2007.12.

上一篇:瞻高望远 登峰造极发展中的圣西国际投资控股集... 下一篇:三镀锌生产线工艺优化与TPM理念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