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11 07:08:45

启发式数学教学论文

一、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尝试”

所有教学活动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数学知识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学生主动“尝试”,直接参与到数学研究运算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具体运用。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题目,如“商店原有15支彩笔,若卖出9支彩笔之后,还剩下几支?”其次,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人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启发学生不断发挥创造力,自主寻找方法来计算结果。其中,有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来一根一根的进行数数,从而得出15-9=6;有的学生可以将15分为10和5,然后首先计算10-9=1,再算1+5=6;有的学生则可以将9分为5和4,然后先算15-5=10,再算10-4=6;还有的学生可以先想9+()=15,然后因为9+6=15,得到15-9=6,从而得出结果。通过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的尝试,学生基本都能获得最终结果。之后,教师在进行启发,使学生将这种计算方法迁移到相同的问题之中,从而逐渐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具体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加以掌握。通过教师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尝试”,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2启发式教学中“引导”优于“牵引”

在启发式教学之中,引导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普遍出现将“牵引”与“引导”混淆的现象。就“牵引”而言,其具体教学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充分讲解与强调,相对单调枯燥,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心理。而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意识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发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而难以自主独立思考,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导”的教学方式不同于“牵引”,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人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学过少数位的乘法,故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讲解与强调十位上和个位上的乘法规律,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百位上的乘法规律,从而在引导中具体掌握“三位数的乘法”的知识点,实现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3把握启发点的“准确”与“巧妙”原则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对启发点有充分把握,主要应该遵循“准确”和“巧妙”的原则。

首先,就“准确”原则而言,教师应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启发点。由于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思维技巧的局限性,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应该有所针对,而不能不分场合地过分使用。只有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加以启发与渗透。就一般而言,启发教学法主要在知识衔接的地方加以应用,使数学知识的衔接更为流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有整体框架性的掌握。为保证启发教学法中启发点的准确性,教师应进行提前备课,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案,并首先找准该节课的数学难点,从而进行启发点的相关设计。在启发点的设计之中,还应该注重创造数学情境,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进而对知识点有所认识与掌握。

其次,就“巧妙”原则而言,教师应注重启发的巧妙性。由于数学学习一般而言都具有巧妙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一种数学思维的体现。该解题技巧对于部分优等生而言较为简单,而对于中等生和差等生而言则需要不断练习与训练,故教师在此时的启发设计需要进行巧妙地构思,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掌握。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的知识点时,通过采用师生打擂台的形式,设置启发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询问该分数特征蕴含在分子还是分母之中。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应在分母之中”后,教师在针对“能化为小数的分数的分母的特征”进行询问,从而阻止学生探讨与思考。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逐渐偏离时,再进行适时地点拨,启发学生将“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逐渐发现规律。最后,通过不断地探讨思考,得出特征为“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如果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则该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通过在课堂上巧妙的启发诱导,从而使学生不断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与理解。

4注重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结合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等原因,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结合。通过讲授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拥有一定数学运算和解题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再将数学知识加以深化,并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符合当代数学教学的需求。

二、总结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坚持推行启发式教学,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出现显著提升。

作者:邝艳丽 单位:河南省上蔡县杨集镇前桥小学

上一篇:英语数学教学论文 下一篇:课堂提问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