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11 04:10:19

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英语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在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听的能力尤为重要,而听力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听力教学能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答口头语言的能力,目前已普遍受到重视。

[关键词]听力;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65-02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大纲》中对听力是这样要求的,“能听懂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一、英语听力中的出现的三种障碍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听是一种领会和接受能力,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不会听说也就无法读和写。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听的能力,成了摆在我们英语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难题。一般来说,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三种障碍:

(一)语言上的障碍

学生在听英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引起听的障碍。有时候,在学生所听的材料中会出现新的词汇、新的句型和新的语法,这些都会引起听的障碍。还有些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二)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三)心理上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他们往往越想听懂越听不懂,过分的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细节,不但听不懂外语,也听不懂母语,给他们造成了听的障碍。由于学生听英语时遇到的种种障碍,也由于目前听力课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放放录音、对对答案,很多学生抱怨他们的听力水平很难提高,因此,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一些有效的听力教学方式,以便能生动活泼的开展各项听力教学活动。笔者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方面的几个具体做法是:

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听力教学,创造语言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这不但教师自己要做到,也要求学生做到。在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就要对学生思想上进行动员,让他们明白听力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还要不间断的提醒,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听力的兴趣与重视。只有思想认识深刻,才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很大的求知欲,从而对英语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听英语,多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用英语授课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锻炼其感知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所有这一切能力的提高,必然对包括听力在内的整个学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英语听力教学意识,同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

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投影机、电视机、多媒体等,用它们提供比以往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语言,我们既可借此让学生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减少听的歧义,又可设计生动、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其中的文化知识的交际语言,为学生创造听的语言环境。例如:我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5 Peried3 2a,2b的听力内容前,我先给学生看一张Tina的照片(照片上的她打扮得非常可爱,很卡通很夸张),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表现出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便趁机问道:“Where is Tina now?”“What is she doing? ”然后请学生回答有学生回答“I think she is shopping at the mall.”“I think she is talking with her friends in...”“I think...”etc.这样让学生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巩固了刚刚学习的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然后我说:“Well,let’s listen.What is she doing? And what about Mike and Lisa? Where are they?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Let’s listen to the three conversations and complete the chart.”因为刚才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好多关于地点的名称和动词的-ing形式,在做听力的时候就不觉得难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听音理解过程。有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自觉的听;同时,语言情景的创设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作为内驱动力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对听力感兴趣的同学,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力效果必然好。有的学生不习惯听力课堂上被动而严格的气氛而导致心情紧张,缺少自信,一旦如此,学生学过的单词想不起是什么意思,出现生词时更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听力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对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为适当放松学生的心情,在学生做听力之前,可进行热身训练,先放一首活泼轻快的英文歌曲或音乐,然后再放录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消母语的干扰而造成的听力障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我在给学生做听力前,往往会放一些如“Big Big World” “You Are Not Alone” “As Long As You Love Me”等优美动听又很流行的英语歌曲或一些旋律舒缓的世界名曲,借此减轻学生的听力畏惧心理。在听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像是一个乐团的指挥,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奏者,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看着画听,带些实物让他们看着东西听,也可以做几个动作让他们更起劲地听;可以边读边听;可以边写边听;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也可以在听完整篇文章后让学生做些选择题等等。同时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听力教学,可以在男女之间展开竞争,也可以各小组之间、各排之间展开竞争,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意识,使他们不感到单调乏味。

(三)重视技巧教学,增强听的技能,提高听的效果

除了要重视听力教学与提高学生听的兴趣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这是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它包括语言技巧和理解技巧。语言技巧包括单词的读音、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句子重音移动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分析、综合、预测、筛选等技巧。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技巧,更要通俗易懂的告诉学生正确的听的方法或技巧,如一边分析一边综合、一边听一边猜、带着上文听下文等。

1.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多听标准地道的英语

首先,在一开始教单词发音时,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准确的读法。我们在学汉语时,学不好拼音,普通话就说不好,有时候更听不懂。英语的语音就像汉语的拼音,学生如果发音不准,那么他也读不好单词,读不好句子,更别说课文了,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听错音的情况,而影响听力理解。因此,在教学语音时要先让学生听清发音后再开口,并且要让学生单独纠音,尽量让学生读准每一个音。在以后任何一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最终使学生掌握包括读音、重音、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正确的语音语调。此外,要多让学生听录音,上新课前要去预习听磁带,上新课时要多放录音,上完课还要让他们多听录音,平时也要有意识的多选择一些地道的由美英人士朗读的材料给学生听,让他们多模音,时刻感觉纯正的英语,使他们掌握听的语言技巧,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

2.教会学生各种理解技巧,提高听的效果

在听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各种各样的理解技巧,尤其是以下几种最重要的方法:

(1)分析综合相结合。分析性听,指在听的活动中把听的材料分析为各个语言层次,可以一个单位反复的听,让学生分步听,并且加以明显的语言分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或是英语基础较差的班级;或是需要细节性听文章。

综合性听,指在听的过程中无明显的语言分析而直接达到对内容的理解,是在分析性听的基础上的整篇、沉稳的听的练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或是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或是需要深层次听的文章。

(2)预测筛选相结合。预测筛选是一宗非常重要的听力理解技巧。学生如能掌握这种技巧,对他们听力理解水平会有莫大的帮助。所谓预测,就是根据一定的上下文,根据对讲话人及所讲内容的背景的事前了解,就可以听了上半句,预测到下半句所要讲的大概内容;听了上文,便知下文。

所谓筛选,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到最关键的部分上,而剔除、筛去“多余”或“次要”部分。预测上下文,会使学生较顺利地进行筛选。在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上,特别注意与本话题有关的部分,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3)精听泛听相结合。平时要让学生精听、多听、泛听,要精泛结合。精听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如:掌握某些音素的发音要点,辨别发音相近的音素,识别和模仿句子的重音、语调,领会课文大意,模仿课文朗读,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等等,精选听的材料,组织听的活动并向学生讲明要求及听时应注意的问题,使教学双方目标一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泛听则是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听觉接触大量的英语,在长期大量的听英语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听的能力。

(4)理解反应相结合。学生进行听的练习时,理解如何,要通过观察学生对所听材料的反应来判断。只有真正听懂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检查学生反应情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的,如:对问题的简单回答、判断对错等;也有书面的,如:选择题、短文填空等。这样能使学生理解反应同步进行。

在培养学生听的技能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将“听”的技能与“说”“读”“写”的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并非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互相紧密依赖的。听是说的前提,但会听不等于会说;读是写的基础,但会读不等于会写。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我们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不看到联系,孤立地进行一种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是事倍功半的。不看到各种能力的独立性,以为听就能带动说,读就能带动写,那也是片面的。

三、小结

总而言之,听力课上的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多层次的思维理解过程,它涉及语音、词汇、语言技巧等很多方面。除了重视这项技能外,还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英语听力教学意识,注意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不断地思索,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听说读写全面高素质英语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杭宝桐主编.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教法探索 下一篇:谈中小学生乒乓球教学游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