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错别字现象及矫正对策

时间:2022-09-11 03:24:37

高中化学教学中错别字现象及矫正对策

高中化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无论在平时作业还是考试中,甚至在高考中,都会出现错别字。有的错别字更是让人贻笑大方,让人费解,频繁出现的错别字,不利于学生完整、准确掌握化学知识,也导致学生在考试中丢分。经过几年的教学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错别字,我尝试这从认知角度提出些改进的策略。

一:化学中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1、来自汉字本身的原因:

(1)汉字笔画复杂,容易出现错字,根据《3600常用字笔画检字表》中,其中15划以上的汉字318个,这么多笔画,这么多汉字,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2)形似字繁多,汉字的构型多种多样,数量众多,必然产生形似字,据说约占汉字总数的70%,有些形似字仅仅一笔之差,其字意就不同了。如:戊烷―戌烷―戊烷;乙烯―己烯―巳烯,还有一些偏旁部首相似,因此书写起来易混淆,如:炔烃―块烃,褪色―退色,乙烯―乙稀,碳元素―炭元素,苯环―笨环,干燥剂―干躁剂,催化剂―摧化剂。

(3)同音异义字多,汉字中同音相同但意义相差甚远的汉字很多,增加了学生学习、辨别的难度,书写起来易出错。如:化合物―化和物,饱和―饱合,蒸汽―蒸气,分馏―分留,天然气―天燃气。

2、同音字多,易产生错别字。如:酯化反应―脂化反应,砝码―法码,熔化―溶化,硝化反应―消化反应。

3、受不规范简化汉字影响,如:蓝色―兰色,副反应―付反应,原子的原用元来代替泉等。

二:主观原因:

1、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事粗心大意毛手毛脚,这是导致错别字最大原因。

2、学生平时阅读课文不仔细或答题时不细心,经常出现一些错别字,如“反应”写成“反映”、“元素”写成“原素”、“原子”写成“元子”、“坩埚钳”写成“坩锅钳”、“蓝色”写成“篮色”、“浑浊”写成“混浊”、“金刚石”写成“金钢石”、“木炭”写成“木碳”、“熔点”写成“溶点”、“硝酸”写成“销酸”等等。其中化学术语的错别字考试时肯定会扣分的。

3、遗忘也是导致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羟、醛、羰、羧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只在化学中用到,容易遗忘,因此,出现错别字。

三:如何纠正错别字:

1、从小抓起,打好汉字基础,严格规范汉字的书写,培养良好的汉字素质。

要求学生规范使用汉字。

2、是学生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平时教学中我们教师注意收集、归纳,上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在平时作业或试卷批改时对于出现错别字,千万不可视为小问题,心慈手软,一“√”了之。这样的话,不能引起学生对这些错别字的重视,在今后肯定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3、讲授造字原理,解释形、音、义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化学专业使用的部分汉字是近代随着化学学科知识传入中国才造出来的,有着造字的规律。要规范使用汉字,一定要了解造字的规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称,凡是金属元素,除极个别的,如“汞”之外,都是有着“钅”旁的,非金属元素,常温下单质为气体的都是“气”字头,为固体的都是“石”字旁。另外的一部分多数为表音的声旁。

4、理解字义来区分形似字:如上面提到的脂、酯两个字不分,在教学中要特意让学生查字典,了解各自含义,如“酯”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低级酯是有香气的挥发性液体,高级酯是蜡状固体或很稠的液体。“脂”是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脂。理解了含义,学生也就能规范的写着两个字了。

5、强化训练突破字形,及时巩固防止遗忘。

感知的精确性,主要靠强化训练,与音、义相比,字形更难掌握。因此在教学重要找出字的特点和书写关键。例如:学生经常分不清“己,巳,已”可以利用口诀,“堵巳不堵己,半堵不堵是个已”,这样利用口诀把细节放大了,加深学生印象,就能正确应用了。

对于不常用的化学用语,课堂练习,反复提起,经常进行听写,及时反馈,达到巩固的目的。

6、开展活动,激发兴趣,见错必纠

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和欲望,充分利用化学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当错别字现象普遍时要在课堂上当众指出,个别现象时个别指出,但留给学生自己去矫正,但老师一定要及时检查,严格要求学生。但老师要把握个度,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对于化学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各科各老师应相互帮助,及时纠正,不要只注重语文老师,结合日常教学,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上一篇:语文教学个性化如何实施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