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

时间:2022-09-05 01:40:08

“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

摘 要: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在已有知识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可以有效的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后面学习化学的根基部分,其对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将先行组织者应用于高中必修模块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先行组织者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未来发展,适应社会所需的科学素养,培养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刚从初中的简易浅显的化学知识中走出来,一时很难适应高中必修模块化学知识的学习。[1]部分学生觉得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繁琐、杂乱无章,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认为化学难学。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化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和事实性知识较多有关,也与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成为孤立概念的堆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可归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缺少能够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原有观念,或者学生认知结构中虽然有能与新知识相联系的观念,但不清晰,稳定性差,学生分辩不出新旧知识间实质性的区别和联系,而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帮助。

2.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他认为只有被学生大脑同化了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合理和实质的联系。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包容性较广的、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如高中化学在分散系的基础上,引出溶液、浊液、胶体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胶体的概念和有关知识;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类推的材料,它用于新旧知识的整合和辨析,如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可由初中化学中得失氧的观点引申到得失电子的观点、深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2]

3.先行组织者在必修模块中的呈现及应用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在不断总结创新的基础上,改变了旧高中化学课程中繁、难、偏等不好的倾向,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个标准参考。而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呈现处处可见。

3.1图表式组织者

图表式组织者可以创造出某一独特的形象,令人一目了然,尤其是一些不能用直观感觉观测的客体,如果通过想象的图象加以描述,能秀外惠中.使人心领神会.有时,一个鲜明新颖的图形所表达的内容是文字叙述望尘莫及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出某一独特的图示,使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达到认知结构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的目的,使学生对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文字叙述式组织者

文字叙述式组织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出现,科学、准确、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该组织者通常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中。例如在《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讲到化学平衡这个概念时,可以给学生呈现化学平衡的四字口诀,即“逆”、“等”、“动”、“定”。“逆”指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等”指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指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定”指“平衡浓度不随时间而变”,有了该四字口诀,学生能够有效的记忆并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同时能够轻松的记忆住化学平衡的几个重要的特征。

3.3实验式先行组织者

在《化学必修1》中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开篇就讲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高中化学对于燃烧概念及条件的学习,需要修正或改变学生在初中时掌握的燃烧知识,因此教师若只是讲解,其效果是很差的。此时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燃烧的概念,即设计先行组织者: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化学学科认知定势无法包容的新因素的分析,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燃烧的概念――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3]

3.4比较式先行组织者

在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是类似的,这时就可以运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对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有机部分的学习中尤为重要。例如在高一必修2中学习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是,教师可以将前面学习的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联系起来,给学生呈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的概念的对比,使学生能清晰明了这五个概念,并能在相关题目中加以应用。

先行组织者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通过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打开一道通往未知知识的大门,通过教师提供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思维品质等。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才呢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魏建方.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实验教学法研究.2008(10)

[2] 裘建浩.“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4)

[3] 杨雪岚.先行组织者和化学概念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上一篇:一种小型轻质折叠弹翼展开解锁机构的设计及动... 下一篇:浅议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