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时间:2022-09-11 01:44:05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摘要】课堂教学的导入,好比戏剧的序幕,好比乐曲的引子,常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导入情境的作用。根据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简要分析了地理课堂导入设计的几大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征;地理课堂导入;方法设计

人们常用“凤头”来比喻一篇好文章的开头,文章开头要精美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就是“头”,它揭开了整个课堂的序幕,在一节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因此,一个好的导入往往是整个精彩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石。下面本人就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实际教学中的案例,简单谈谈设计新课导入的一些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地理的积极性。而且,用生活解读地理,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的难度。如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正说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原来是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地球不停自转带来了昼夜的更替和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因此你会感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又不得不在深夜观看雅典奥运会冠军刘翔的精彩表演……”通过列举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一初中地理中最大的难点由身边熟悉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探究,大大降低了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坡度,既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又收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激发兴趣降低知识点难度,而且也使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将对地理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2 电教导入法

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尤其是录像有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讲“中国人口”时,开始上课,教师就放映《别挤了》(录制的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攮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教师点拨说:“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人口的特点之一就是多。1990年统计数字是11亿6千万。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又如天气是人们所关心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有,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讲“天气”时,先放一录像“气象云图”,暂停定像后,提问“谁能大致说出云图上哪些地域是阴雨天气,哪些地域是晴天”,平时学生不十分注意的气象云图,在课上,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异常高,教师很顺利地进入新课。

3 故事导入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4 歌曲导入法

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例如在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首《爱我中华》,轻松活泼的歌曲吸引了每个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提问学生:从歌曲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应该说,课文导入的方式可谓变化无穷,这里所说的几种导入方法只不过是一点粗浅体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地理好学、易学。因此,就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材施导,因材而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下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