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和谐至美》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2-09-11 01:32:29

德育课《和谐至美》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学校的“至善教育”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全校各年级学生开展“孝、礼、信、智、勇”教育为基础,专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的创设而设计的德育校本课。本课从形象的故事引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引发思考,再迁移至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让学生体会和谐的重要以及知道如何实践和谐之道。

二、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的内容适合于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涉及和谐相处的问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更是构成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本课设计注重历史性、生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基础内容,以丰富的社会资讯展示和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关注儿童的自身体验和个性表现。

三、教学目标

认识和睦相处乃传统美德;从生活中了解和谐相处之道;认识社会中各种和谐的人和事;培养为建立和谐社会,从自身做起的理念;树立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理想。

四、课程资源整合

媒体资源、动态资源、学生资源。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生活中和谐的人和事。

教师准备: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预设:

1.观看和谐的图片。说说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是:和谐至美。(板书)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和谐带来的美好感受。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和谐美好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人、物、自然给我们身心带来的愉悦。

(二)认识和谐之道古而有之

教师活动预设:

1.你知道哪些关于与人和谐相处的名言或格言?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4.看课件《六尺巷》。

5.说说你看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学生活动预设:

1.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和谐的名言警句。

2.谈谈对名言的理解。

3.看了《六尺巷》的故事后谈感受。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经典让学生理解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和谐相处的秘诀所在。

(三)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和谐相处的重要和技巧

教师活动预设:

1.播放学生小短剧表演:两个同学在过道不小心发生碰撞,互相争吵起来。(视频)

2.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来化解这些矛盾呢?请说一说再演一演。(换位表演)

3.师小结:与人相处,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只要多理解、多谦让,多使用礼貌用语(课件出示礼貌用语图片)就能化解许多烦恼。

学生活动预设:

1.看视频。

2.同学换位表演,互相体谅,矛盾化解,从而体会和谐相处的重要。

活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换位思考,理解宽容是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

(四)了解身边和谐的人和事

教师活动预设:

1.你知道哪些和谐的人和事?(请先在小组交流一下)然后请小组代表说。

2.师介绍(配乐配图):正如当代雷锋――郭明义;全国第一调解员――柏万青;“油条哥”――刘洪安;“地球的女儿”――赵鸿;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政治家――曼德拉等。

3.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爱心、奉献、诚信、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

4.从这些榜样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和谐之境?(请写一写,说一说)

5.请贴在和谐树上。(配《让世界充满爱》)

学生活动预设:

1.小组汇报搜集的实例。

2.观看老师搜集的事例。

3.谈感受或者收获。

4.学生写一写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相处。并贴在“和谐树”上。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和展示资料信息,让学生了解到和谐可以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物和环境都可以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和谐生活。

(五)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预设:

1.师:其实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都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出示课件图),他们是和平的使者,全世界人民的朋友,给人民带来和谐美好的人。

2.同学们,让我们由心底里大声地喊出:和谐至美!

学生活动预设:

1.观看图片。

2.齐喊:和谐至美!

活动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向更高、更远的和谐目标畅想,达到这节课的情感升华,达成本节课的目标。

八、教学反思

“和谐”是世界的主题,更是人们的希望。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古到今,从人到物,从现象到本质,从外化到内化,使人感受和谐带来的美好体现。教学内容尽可能涉及生活的各领域,以图片、音乐、故事、视频、资料交流等大信息量的引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知道为什么要创设和谐社会,更要明白如何创设和谐社会,使思想的认同落实到指导行为实践,这是思想品德课的真正意义所在。

注:本课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第28届年会上作为校本课例展示。

上一篇:怎样让小学生爱国学、学国学 下一篇:有来有往,畅游课堂,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