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对策

时间:2022-09-11 12:54:08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本课题对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50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学习策略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策略的使用率很低,他们的英语成绩较差,与其较少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有关。为此,笔者结合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实际,分析了高职学生策略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综合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36—02

一、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对所学语言的存储、记忆和利用新信息增强学习效果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是学习者为理解和掌握某种语言有意或无意采取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文秋芳,1995)。随着语言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语言学习者日渐成为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主体,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就对我国学生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文秋芳(1995,1996)、顾永琦和Johnson(1996)、文秋芳和Johnson(1997)以及王奇民和王健(2003)等。但是,我们发现国内所做的策略研究主要都是以大学本科生为对象进行的,而对于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却很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却普遍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很多,其中学习方法不科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对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对实际的外语教学和学习者学习过程会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束定芳等,1996),因此,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师不仅要研究“英语应该怎样教”,而且更要研究“学生应该怎样学”。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掌握和使用情况,研究策略使用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学习策略,以培养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进而使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问题

本课题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1级15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年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其主要是因为他们学习英语都已达6至8年,基本上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英语学习模式和习惯,即一定的学习策略,而从二年级开始他们不再开英语课,以后只能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在高职生群体中他们是比较理想的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

本调查希望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已经在使用的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以及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策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英语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学习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二)调查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法进行研究,使用目前世界上学习策略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问卷之一——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进行测试,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问卷采用Likert1—5级量表计分,“1分=完全不用”、“2分=通常不用”、“3分=有时使用”、“4分=经常使用”、“5分=总是使用”。为了使该量表适合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增设了个人信息部分,包括英语学习时间和高考英语成绩。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2年3月下旬由教师课上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相符或相近的选项,完成后收回,然后分别统计出学生6种学习策略所含各项的总分,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种学习策略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再对数据样本进行相关分析。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该策略被使用的频率,统计结果按以下方式认定:平均得分4.5—5表示总是使用,3.5—4.4表示经常使用,2.5—3.4表示有时使用,1.5—2.4表示通常不用,1.0—1.4表示完全不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学习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

从表1可以清晰的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并不高,各项策略的平均值均未超过3.5,情况较差,他们只是有时使用学习策略。其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偿和元认知策略(策略排序第1、2位),然后是认知、社交、情感和记忆策略,其中情感和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排序第5、6位)。这一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下面具体分析统计结果:

就笔者观察,发现学生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背诵单词,所以记忆策略应靠前。但事实却相反,高职学生记忆策略的使用仍然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这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效果不大。据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做了大量的试题,老师主要训练他们根据上下文猜词和概括文章大意等相关能力,而这些能力多属于补偿策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补偿策略排在使用频率的第一位,而记忆策略排在最后一位。

在此次调查中,高职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排在第二位。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英语学习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总结和检查了。本研究的受试是刚刚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其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着高考来进行。为了通过高考,学生会在老师的督促下不断订立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进入大学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有考证和考级的要求,并且都与毕业和将来的工作直接挂钩,因此学生还要围绕着新的目标订立新的学习计划,比方说主动做A级的阅读文章、背单词、进行写作练习等。因此,“他们对学习所谓的计划和组织也不外乎是围绕着考试所从事的一些活动而已”,与真正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而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社交策略较少,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主要原因是他们获取和运用英语知识的主渠道还是课堂,在课外缺乏足够的学习和实践英语的机会。同时与自然的交际语言学习环境相比,由于课堂英语教学环境中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的社交策略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上一篇:对国内大学生英语损耗问题解决的初探 下一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