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11 11:50:59

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本文以自己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为例,意在探索一条符合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要求的、紧跟时代流行发展的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职业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桥梁。在注意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同时,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下面就以我校《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为例,谈谈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改革。

《服装材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理论课主要讲解服装用纤维原料、纱线、织物分类、结构特征、服用性能及纺纱、织布、印染等工艺基础知识,还包括服装辅料、面料的选择应用及服装的保养和整理等理论知识。实践课主要进行织物编织及服装面、辅料的选择与应用的市场调研。我校的《服装材料学》课程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流行同步,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注重与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引进或了解现代服装材料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使整个教学内容与行业同步;了解目前市场的最新服装材料的性能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引进国内外服装材料新知识,并为学生提供中、外文资料和网址,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国内国际的新服装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程改革情况

成立专门的课程改革小组,围绕教学改革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充分研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流行同步,加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注重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实施实践、调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手段上,广泛运用多媒体、实物、网络等手段开展教学,开发现代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考试方法上,增加了服装材料应用设计的环节,提高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力度。同时为了加强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要知识点都专门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消化、吸收并强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系建立了简单的服装材料库,可更好的进行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及时的把理论与材料实物样本结合,加深学生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性。材料库的建立方法简单有效而且节约经费,供大家参考。

小型服装材料库准备方式:

1.我国大型的服装面料商城,很多面料小样都是可以免费索取的。

2.整理以前学生上课遗留的部分面料,分类保存。

3.发动学生资源。有的学生家里是做与服装相关行业的,或者家里附近有大型面料市场的,可通过部分学生帮助准备或购买部分面料样本。

4.商场、市场购买面料样本。

三、教学方法:

服装与生活贴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如下:

1.运用实物增加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根据各部分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制作了一些实物样本。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大量的材料图片配合实物材料样本,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2.增加课外调研

由于服装材料学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了解理论只是,而是为了今后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准确的运用各种材料,所以对于材料的认识、识别、运用,对新型材料的了解,以及掌握各种材料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调研各类市场、商场;观察面料辅料,试穿衣服感觉面料的特性,发现新的材料;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材料的性能、价格、应用及发展情况,在课堂上对调研情况分组讲评、讲解。除此以外,在学习中还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丰富灵活的课外调研,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这样做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制作作业

设计类学生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活跃。我们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配合讲解一些手工针法、编织、刺绣、扎染等操作方法,让学生完成实物制作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的加深对面料辅料的了解。如布置面料改造作业,布置服装材料选择实例设计作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介绍创作心得、方法、理由、特点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和思维的锻炼。

4.适当安排试验

适当安排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认识材料的识别方法、加工方法等有很大的帮助。实验以认识和演示为主,要求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结果。比如在教学中安排材料鉴别的认识试验,这个实验简单直观、便于操作,在老师演示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动手用燃烧、观察等方法区分各类材料,在实践中验证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变得兴趣盎然。

四、课程的继续探索

(1)加强课程组队伍建设,提高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服装材料课的教学水平。

(2)完善服装材料库建设,及时充实新材料,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3)完善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实践内容和实践参与方式。

(4)加强课程的资源建设,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网络建设方面,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以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遵循育人规律,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类高职人才。

参考书目

[1]《纺织品设计概论》胡国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服装新材料学》刘国联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3]《现代服装材料学》周璐英、吕逸华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

参考网站

[1]穿针引线服装论坛

作者简介

李晓婧,女,汉族,1983年生,内蒙古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任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服装系教师。

上一篇:浅谈设计色彩教学 下一篇:高中舞蹈生基本功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