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成为心灵的欢歌

时间:2022-09-11 11:05:19

让作文成为心灵的欢歌

摘 要: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实在不容乐观,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一上作文课,就叫苦连天,无从下笔。而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之旅。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快乐作文 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费时低效”,学生在习作时,紧咬笔杆,搜肠刮肚不知如何入手,其结果只能是胡编乱造,敷衍了事。这样就挫伤了他们的写作激情,失去了写作兴趣,逐渐陷入了一个无话可写―写不好―不爱写的怪圈。而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把笑声带入习作课堂,把快乐融入习作教学,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我手写我心,让作文教学焕发应有的生命光彩,让快乐作文成为师生共同难忘的精神享受。怎样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通过积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有些事是孩子亲身经历的,但写时无从下笔或语言平平,似流水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书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没有积累,就没有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亦同此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新编教材阅读量虽然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毕竟有限。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建立优秀词语积累本,将在教材上学过、课本书籍上见过、少年报刊上看过的优美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上。高年级学生除了积累优美的词语外,还要搞好优秀句子和优美片段的积累或做好剪贴材料的积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读的书目,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读书成果汇报会等,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为了更好地积累知识,我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外书籍,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在班会上说出自己所读的书籍,比一比看谁读的书最多,并说出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推荐给大家,经过这样一比,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家长告诉我,孩子现在到家就读书,有时连吃饭都要叫上好几遍。有的孩子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自己所读的书的名字及大概内容都记载上面,以便在班会上好给同学们展示。另外,我让我们班学生按学好每天轮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更换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谚语诗歌,只要好记就行,每天我们的学生一进教室就读一读,要求学生把当天的内容会背,我也会不定时地进行检查,或者是小组长或班长。如果我们班的同学违反纪律了,我惩罚的方式是要么背一首小诗,要么给大家讲个故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班的学生真的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作文水平也显著提高。

二、评点振奋兴趣

小学生作文水平差的原因是复杂的,而学生不知道作文差在哪儿和应朝哪个方向努力这也是一个原因。现行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很明显,由于课时紧,教学任务重,产生了重讲轻评的现象,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一篇作文完成了,写作任务就结束了。学生也可以放松一些,对于教师辛辛苦苦、一丝不苟的批改,他们不管,最多看一下作文的评分就不错了。我认为,作文评讲课可以由学生自己上,教师可以把评分标准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优秀作文,心中有数。然后,把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自己来读,自己给自己打分,并说明理由。通过读作文,学生认识到许多语句严重不通,读自己的作文也张口结舌、怎么也读不下去,只好自己去修改。这总比教师头昏脑涨,像吃“中药”一样改作文效果要好得多。同样,由于时间紧,可以分小组,同座位改,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另外,还可采用多种评改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在全体作品中发现好的作品,当众宣读,让学生品评欣赏,尤其是“差生”,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表扬,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好的情绪,喜爱作文,愿意作文,从而感到胜利的喜悦,并树立起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自己评作,教师可以一文为例,让学生一起评改,既评作品中的优点,又找作品中的不足,在评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也可以教师全批全改或面批面改。

我的做法是:

(1)巧设等级,涨潮推波助澜。

对学生的习作评定采用等级制有许多好处,它不会因分数的清晰对比度而挫伤大部分写作不那么拔尖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它又伴随着它的副作用,就是另写得好的学生失去更大的激励,顶多得个“优”而已。这就需要教师照顾差异,因材施教。我采用水涨船高、逐步升级的方法,使学生愈发兴致勃勃地攀登高峰。首先在“优”、“良”“中”、“合格”、“待合格”五个等级中,“优”给予少数,然而逐次递增,每次点名宣读获“优”的文章题目或不点名公布获“优”的人数,一经表扬,定能激惹自豪与羡慕,整体内部油然而生出一种春意融融的写作热情;当得“优”的累积到一定人数时,我便冷不防给某篇相对好的习作来一个“优+”,这又能带来轰动效应和催化反应,原先得“优”的同学便会力争“优+”,得“良”的同学便争得“优”甚至是“优+”,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会持续升温。以此类推,我还往后递设了“优选”、“优+选”、“特优”、“特选”等等级,每次均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使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你追我赶”、“文无止境”的良好势头。

(2)锤炼评语,投石激起浪涛。

平日里,常听一些语文老师抱怨,说学生的作文有的错字连篇;有的像记流水账;还有的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新意。我们在平时作文评估时,要尽量挖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大处从篇、段、节;小处到字、词、句,并写下醒目的批语。如“立意深刻”、“结构巧妙”、“开挖宜再深些”、“善于从原文中汲取营养”、“活学活用”、“一字千金”……因此,在评语中要用肯定、鼓舞性话语,寻找作文中的亮点,避免“恶语伤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避免在作文面前望而却步。

从欣赏的角度看学生的作文,就会看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这样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是好作文,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经历是不同的,不同的经历写出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老师只有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学生的作文,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兴趣来了,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解决。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不怕写作文了,写出来的作文就会越来越好。

三、鼓励保持兴趣

要让学生对写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适当的成绩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在指导学生平时作文、日记时,我注意发现其中优秀的作品,指导他们修改,把他们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优秀作文栏内并鼓励他们进行投稿。学生作品刊登在报纸杂志上的时候,我都会在班上隆重地进行表扬,并让他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每当有一个同学的作文获得发表,就掀起新的一轮“作文热”。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利用多种途径,把快乐融入习作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让作文成为心灵的欢歌;只有敢于创新,搞活训练形式,营造轻松和谐、生动活泼的作文氛围,才能让学生在学作文时变得积极主动而又兴趣盎然。

上一篇:如何进行作文的系统教学 下一篇:积跬步, 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