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分析

时间:2022-09-11 10:10:24

中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分析

[摘 要]资产证券化既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更是一种融资体制的创新。从微观上讲,资产证券化为不同的参与主体带来了不同的收益,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融资体制的完备性,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安全。资产证券化正在改变着全球的金融资源配置。但是,在我国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条件还不成熟,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等方面还要不断完善。

[关键词]资产 证券化 金融产品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即ABS)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融资证券化,既指资金需求者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分析股票、债券等直接从资金提供者那里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增量资产的证券化,这种证券化有被称为“一级证券化”。二是指资产证券化,即指缺乏流动性、同时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集中起来,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这种证券化是在已有的信用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存量资产的证券化,故可称其为“二级证券化”。

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从1994年开始有所加快,金融改革有较大进展,有关经济立法已经颁布,为国际市场上成熟的高档融资模式在中国的运作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中国股票和期货市场也有所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居民投资的需要,人们迫切寻求可供选择的风险小的投资渠道。其次,中国有很多企业或基础设施,应收账款质量良好,或通过重组后质量可以提高,但却很难获得必要的更新改造基金,资产证券化各种融资工具的引用对中国金融改革是个促进,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且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化。

资产证券化对于主要当事人都具有益处:对于发起人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资本结构、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财务状况;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但为有些投资者提供了合规投资,而且提供了扩大投资规模、多样化的投资品种这样的益处。

但是,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具有很多限制条件:

一、组织、制度方面

资产证券化交易往往要涉及到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其中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信托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信评级机构则是所有资产证券化交易都必须涉及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我国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担保组织与法规有限制。更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法规、制度方面的缺陷:

1.SPV存在法律制度障碍。首先,按照我国目前的《公司法》规定以公司方式设立SPV时须注入最低限定的注册资本,无疑增大其运作成本;同时关于出资方式的限制,使得以贷款等债权为财富基础的SPV在设立时存在障碍;

其次,我国《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债券发行条件,资产证券化一般是由新设立的SPV发行证券,难以满足该条件。

再次,在我国目前呼声较高的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由银行作发起人构成SPV,但我国现阶段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框架。虽然银行资产可通过销售实现业务分离,在不参与SPV建立中,参与资产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成本也随之上升。

2.税收制度的限制。证券化资产收益空间有限,使其可操作空间有限,如果按现行税制、税率征收,将使其失去经济运行的可能性。SPV是一个“空壳”公司,如果将其所得纳税,将极大增加资产证券的成本,其它印花税、房地产税等也有同样的问题。

3.会计制度的缺陷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售或融资的确定、合并问题及剩余权益投资。目前,我国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制度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制度。

二、资产素质差

宜于进行证券化的资产最基本的条件是该资产能够带来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证券化的成功必然是以被证券化的资产的良好的预期收益为前提的。我国的资产很多不符合优质资产的条件,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满足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甚至与资产证券化的质量要求相去甚远。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实现资产证券化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建立高效、规范、安全的市场体系与交易规则,吸引中外投资者参与,。同时由有关职能部门参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起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府推动资产证券化的五大运行主体的建立,运用强有力的政府力量完成制度变迁。

2.成立特设载体(SPV)。由政府出面组建SPV,央行和资信卓著的国家银行及实力雄厚的国家级券商发起设立。在资产证券化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投资银行(指券商)充当财务顾问、承销商、组建SPV等重要角色。

3.规范发展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建立一个以评估基本准则为纲、若干应用准则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着重培养几家在国内具有权威性、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评级方法。

4.逐步向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开放资产证券化市场。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限制,允许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进入资产证券化市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顺利推行无疑是一个强劲的需求推动。同时,向养老基金这类发展较快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开放资产证券化市场,也有利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5.做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和突破口的选择工作。基础建设资金标的资产质量较好,只是流动性欠缺,因而它是资产证券化的首选对象。同时也可以选择住房抵押贷款作为证券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已有相当规模,可以选择一些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通过证券化工具来培育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增强其流动性,从而刺激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的发展,最终启动房地产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超英等:《资产证券化――原理、实务、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沈沛等:《信贷资产证券化――原理与操作技巧》,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上一篇:浅谈日本对华投资的状况及展望 下一篇:数据挖掘技术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