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调适作用

时间:2022-09-11 09:15:40

浅析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调适作用

摘 要: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正加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目标模糊、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及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通过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教学体系改革与评价体系发展。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调适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各高校开始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取得了一些效果。近几年,我国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都达到600多万人,就业压力陡增。就业双向选择的模式要求大学生必须在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定义,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创新意识、精神、思维、能力与人格等多个元素的教育活动。从内涵上而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统一的。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原则,在四个维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强化实践活动中创新创业意识对个体心理倾向的动力作用,培养大学生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第二,塑造大学生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引导大学生规范个体从事社会活动行为;第四,健全大学生创业心理与人格。

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在社会就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深化推进的教育改革内容之一。然而,就当前大学生自身而言,创业意识与创新意识相对淡薄,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将创业作为毕业之后的选择。但毕业后,真正选择创业道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然而在他们的理解中,自主创业存在很多误区。首先认为自主创业是无奈之举,与其承受自主创业必须面对不稳定局面带来的压力,不如寻找一份相对稳妥舒适的工作。其次是学生对于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创业只局限于门槛较低的餐饮、零售等服务性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域几乎很少涉及。三是对于自主创业缺乏长远规划,缺乏耐心,易于急功近利。

从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与创业成功者有较强的距离感,甚至将创业成功者归因为天生具备的素质,包括能力与勇气。另外,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相对严重。学生对于创业完全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上。尽管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效果上仍不理想,从根本上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目前高校将培养社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但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相对于时展略显滞后,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教授方法及考核标准,仍然缺少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

第二,创业创新教育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课列为公共选修课,或是组织校企互动,包括请企业家做讲座或是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有些学校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然而此类做法并未形成体系,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笼统地将学生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或是将此类课程单纯地进行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学生综合素质完善的主要途径。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工作中通常被划归为学生工作、就业指导部门,使创业创新教育停留在学生活动层面。同时,承担创业创新教育的大多是兼职教师,并未形成专业系统的教育研究体系,评价考核机制的建设也并不健全。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心理调适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提出,在90年代引入我国。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学习分析自我主客观条件,掌握测定、分析、研究和总结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能力,确定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职业目标,最终实现连贯有效的职业目标实现路径与实现方案。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者说职业生涯规划,从本质上讲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个体认识自我并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要在大学生创业创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教学体系上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转变社会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之一在于其阶段性。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而是对所有学生进行一种创业精神、文化的培养及对创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在心理上迫切渴望独立与被认可,然而在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却因为技能与经验的欠缺难以树立自信心。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不同的职业发展层次意味着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同阶段,那么意识与人格的培养塑造也可以通过职业发展的层次划分进行相应的目标确定。对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依据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相对具体: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知识技能正确评估;对客观环境进行正确评估;对形势与政策发展进行正确评估。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更多的是从内心素质发展层面进行人格塑造与完善的过程,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引入,有利于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各专业各科目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而言,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精力与资源分配必然有所差别。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方面也应当加大调整力度,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围绕社会具体需求,完善专业结构,同时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建设具有高影响力与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必需更加专业化,选拔与培养专门从事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师,将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在校教师与社会人员相结合。通过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的多方培训,专职教师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管控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管理,同时也可以在合适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例如企业家讲座或参观企业等,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培训经验证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于评价机制的运作有助于教育主体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因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就业率为导向,职业理想的完成度为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可以形成良好的推动力,也可以及时发现教育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问题。对高校就业率的评估,不能单纯地以就业与否、就业薪资水平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设定,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进行量化并加以评价,充分反映学生自主创业、择业与就业的真实状态,客观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涵锦.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的调研及对策.东华大学学报,2011(3).

[2]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硕士学位论文,2008.

[3]蒋琴雅.创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职业圈,2007(24).

[4]桂南岭.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5.

[5]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VOL2(3).

[6]党瑛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华章,2011(14).

[7]张正华.试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生涯规划,2011(13).

本项目系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KJZX201104。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 下一篇:近年我国教师幸福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