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时间:2022-09-11 05:25:27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摘 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重要内容,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落实科学探究,首先要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提出科学探究问题,之后放开实验思路,让学生设计多样化实验方案,再对实验中出现象进行交流评估拓展实验,发展学生思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将物理实验、物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研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通过一定程序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研究过程,其本质是以科学态度揭示大自然奥妙并发现科学真理的思维方式。《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目标与重要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与科学家相似的研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等一系列感受和体验,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励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提升标新立异的创新能力。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为主干构建的完整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物理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学生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积极认真的思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是运用实验、联系实际创设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获取知识转化,体现“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等“科学探究”要素。例如,运用实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将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与跨过滑轮的绳子相连接,绳子的另一端悬挂掉盘,盘上放重物,木块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会运动起来。这时让学生猜想,如果逐步减少盘中重物质量,木块将如何?实验之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论证这是为什么。二是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所熟知的事实或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如让学生回忆汽车转弯时坐在座位上的感觉来感受惯性,游泳时身体上浮感受浮力,下雪不冷化雪冷感受溶解吸热等。学生虽然有某种感受,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要启发诱导学生猜想、实验探究过程,达到引入新概念之目的。三是创设学习规律环境物理规律揭示的是物理量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发明创造规律。因此,物理规律教学必须首先提供一个便于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或提炼出科学问题。如在导入《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首先在底部粗细不均匀的连通器里装与适量的水,根据已经学习过的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面相平。可是当向里倒水的过程中,液面并不相平,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寻找两者不同的原因,引出流体压强与流体流速有关。

二、放开思路,完成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抛弃以往的习惯于课堂上“齐步走”实验教学模式,思维方式、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却用同样的器材、经历同样的实验步骤,获得同样的实验数据,也似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才说明研究的问题或规律的正确性,这样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放开实验思路,设计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器材,解决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中,教师提供海绵、细沙、橡皮泥、吹起的气球、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等多种器材,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有的选择橡皮泥、长方体木块,有的选择橡皮泥、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有的选择手指、吹起的气球,有的选择海绵、长方体木块。学生们根据橡皮泥、吹起的气球的形变的大小,探究得出引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完成实验任务。

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与多个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师物理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实验难易度不同及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同时完成所有问题,教师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

三、评估交流,拓展实验

对实验获取的数据,实验现象,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评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器材选择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拓展实验。如《电压表》使用这节,通过实验学生测出灯泡两端电压,学生交流讨论,提出新的探究问题,电压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导线并联会出现什么现象,将原有实验拓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延伸实验,走向生活

实验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多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课外实验活动即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学习了热学方面的知识后,可探究保温瓶装水量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学生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服装面料的保温性能,蔬菜大棚的功能。学习了摩擦力知识后,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来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在学习完大气压的知识后,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有关系吗?老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

总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并通过多方面自主的探究活动,达到学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解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更好地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 下一篇:浅议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