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快乐体育”观念

时间:2022-09-11 05:21:34

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快乐体育”观念

摘 要:快乐体育的宗旨就是让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心情上的愉悦。它的教育方法应该突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它内在的乐趣。同时,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是当前社会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更是大趋势之一。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课;兴趣;教学;教学改革

一、理念的诞生

“快乐体育”一词的最早出现是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上,起源于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指的是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在立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

二、理念渗透方法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自我们上学以来,很多学科的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甚至方法,体育教师也不例外。这种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会导致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懒惰性,使学生缺失创造力、想象力,导致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逐渐泯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兴趣是学习的最大源泉,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违背了其教学初衷,使学生学习时没有了强大的动机。

快乐体育理念认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极力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体质、性格、兴趣、追求目标、学习的特殊方法各不相同,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2.师生关系的建立

体育教学需要互动的双边教学关系,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快乐体育”的理念才能更有利地达成。在21世纪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只充当纯粹的体育教练,要不断学习,强化自己,使自己能更加博学多识,能言健谈,用自己的风趣、敏捷的思维能力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在喜欢体育教师的同时也能喜欢体育学习。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教师的威严,使学生产生畏惧叛逆的心理,以一种上下级、教与学的关系示人,学生故能言听计从,但从此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只有师生之间秉承双向交流、互帮互助的思想,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快乐体育”的实现。

3.实行个性化教学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逐渐成人化,形成成人化理论和成人化思想。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只能使国民的体育素质逐渐退化,而无法与国外的体育精神、体育目标接轨。快乐体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相行并进。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根据个性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运动项目,让他们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发挥不同的学习激情。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挖掘学生与众不同的运动潜力和使他们感受参与体育运动的不同乐趣和魅力。实行个性化教学能让学生在智力、美育、心理素质和能力上同时得到发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表现欲和热爱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体育教学为根基,以发散教学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4.注重品德教育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完全人格,首为体育。”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成绩,还要兼顾到学生的体育道德。武者不光要有武技,更要有武德,同理,体育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即育心。社会在发展,每个人的道德情操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要相应的得到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体育教学是可以演变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育,一种社会教育的行为,要以新世纪的时代精神来要求学生学习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道德修养。在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中,要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终身修养的习惯,从真正意义上认知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三、具体教学方法

1.开放的课外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整齐划一的动作、统一行动的模式在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由来已久。这种教学方式完全不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部近来提出的“艺术2+1项目、体育”的要求就是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性、合作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可以自带体育器械,完全符合“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中对个性化发展的宗旨。这种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师只是充当指导组织的角色,也符合以学生为教育主题的内涵。

2.注重家庭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不能只是依靠学校短暂的教育时间,要更好地利用学生充裕的假期时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包括年龄、体质等,要求家长利用假期督促或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譬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家长陪同孩子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

快乐体育不应当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要随时随地地促进这种理念的发展,要在体育教学中开拓思路、追求实效、增强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体育进步、身心健康。

四、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

每一种教育方法,每一种教学思想和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诞生,都必有一些实施原则与之相适应,那么快乐体育应该采取哪几种原则呢?

1.情境原则

体育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的环境变得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由、亲切、愉快的学习氛围。

2.时效性原则

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好学性的过程中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

3.趣味性原则

要以趣味的教学方式和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能事半功倍地达到快乐体育的愿景。

4.激励性原则

要适时地运用语言、动作、微笑等简单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使他们能自主学习。

5.教育性原则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快乐教育的理念,要以“快乐”为体育的出发点,对他们进行多方位培养,使其得到多方位发展。

当然,快乐体育这一理念虽然提出多时,但要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却并非易事,需要时间来普及和适应,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学习、多研究、多观察、多实践,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将快乐体育运用得当,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长林.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81-82.

[2]李鑫,李琳.论快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36-138.

[3]丁宁,张煜玲.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0(48).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抓好学生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