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场松土补播改良机械化作业技术及效益分析

时间:2022-09-11 05:20:30

天然草场松土补播改良机械化作业技术及效益分析

摘要 介绍了天然草场松土补播技术,分析了其 经济 、生态与社会效益,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农牧交错区农业经济良性 发展 提供 参考 。

关键词草场;松土;补播;机械化;技术;效益

宁夏盐池县现有可利用天然草场47.65万hm2,干旱少雨,风沙频繁,蒸发强烈,年均降水不足300 mm,加之过度放牧,滥垦乱挖,造成草场退化、沙化,植被覆盖度下降。一方面,天然草场不堪重负,加剧了草原退化,荒漠化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天然草场长期依靠 自然 生长,土地生产力,牧草存活率与优质牧草的比例均较低,直接影响了天然草场效益的发挥。近年来,笔者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天然草场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免耕松播技术的试验示范。在生产季节,利用草地免耕松播机,配合良种良法、生物工程技术、草原围栏技术等,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籽、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实现了复式作业,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免耕松播技术

1.1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草场勘察草原围栏封育免耕松播优质牧草生物灭鼠、灭虫适时收获、搂、捆、集、垛。

1.2技术特点

优点:在退化并适合机械作业的草地免耕松播冰草、甘草、披碱草、沙打旺、杨柴、花棒、柠条、苜蓿等优质牧草,对土壤原有植被的破坏和对地表的扰动小,保土保墒效果好,出苗率高,且机械作业成本低,优质牧草的比例增加,植被覆盖度和草地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缺点:对机具播种技术、苗期墒情要求较高,机具购置一次性投资较大,不利于机具推广。

1.3技术要求

一是选用丰产、优质、成熟期适宜、抗旱、抗寒、抗当地主要病虫害与根深的优良草(种)籽。种子质量标准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0%上。二是根据地块有机质含量、营养成分构成比例,选用适宜的颗粒状、无结块化肥,播豆科类牧草时不能施氮肥。三是土壤含水率达到12%~20%时可进行免耕播种。四是播量控制在22.5~30.0 kg/hm2。

1.4技术规范

一是表土翻动量<20%,播深一般3~5 cm,禾本科1~2 cm,施肥深度7~9 cm。二是选用9msb-2.1型牧草松土补播机或9msb—2.10型草地免耕松播联合机组,作业时凿形松土铲开出间隔30~35 cm、深15~20 cm、宽10~15 cm窄带作为牧草种床。三是要求一次性完成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工序[1]。

2效益分析

2.1 经济 效益

据实地测算,机械免耕播种只有1项机械作业,其费用为300~375元/hm2,而人工种植则有机耕、机播2项作业,其费用为675~750元/hm2,节本增效十分明显[2]。

2.2生态效益

一是肥料的测位深施,起到以肥调水的作用,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和植株稳健,克服了传统播种(草)只种不施肥,苗不能有效抵御旱灾风沙的侵袭等不利因素。据多点测定牧草平均高度由作业前12.6 cm增加到41.5 cm。二是实现了抢墒播种,提高降雨利用率。机械免耕补播直接将肥料种子播到适宜生长的富墒层,提高了出苗率,从而使降雨得到有效利用[3]。而翻耕播种的土壤含水量明显较低。三是减少土壤风蚀,提高土地生产率。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当地草原播种前的翻耕作业,尽量减少了田间作业对地表的扰动,可减少草场的扬尘25%。四是实现了天然改良,机械化免耕补播扩大了沙打旺、披碱草、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种植比例,优质牧草频度由0度增加到8度,劣质牧草频度降低2度,其规范化种植节约了籽种,实现了草原最大化利用,对天然草场有明显的恢复与改良作用。五是生物量与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据多点测算,机械免耕补播改良的天然草场平均产草(干草)量达1 312.5 kg/hm2,植被覆盖度达58%,分别较未改良的天然草场提高973.5 kg/hm2、37%。

2.3社会效益

盐池县近几年重点实施了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天然草场实施免耕补播改良,有效抑制了农田扬尘量,减少了作业环节、劳动强度,扩大了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封山禁牧、防止反弹奠定的基础。

3建议

天然草场免耕松播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机、农艺、植保、畜牧、环保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其对动力及配套机具的技术性能要求高,机具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常规作业长,国家在购机补贴政策上应予以倾斜[4]。

4 参考 文献

[1] 农业部农机化司.

上一篇: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深化数学教材改革——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