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9-11 05:15:05

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我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摸索,认为作文教学是有方可循的。

一、博采众长

语文老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学习和借鉴教育专家的做法,拿来为我所用,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改进,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每到作文课,同学们都愁眉苦脸,叫苦连天,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至于厌恶作文。硬逼出来的作文,硬挤出来的文字,自然内容空洞,语言干涩,没有可读性,更无欣赏性。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绞尽脑汁想办法指导学生作文,但收效甚微。

感谢钱梦龙老师,他是拨开我眼前的作文教学迷雾的第一人。我有幸拜读了钱老师的文章《用“心灵钥匙”打开“心灵之锁”》,他用“给学生提低要求,给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蟹爬式文字以及文字间莫名为妙的组合的文章打高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钱老师自己的话说:“先以适当的要求树立起信心,然后以体面的成绩增其兴趣,再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最后以长期的合作坚其意志。”最终学生改变了作文落后的面貌。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果然奏效,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写作水平逐步提升。

感谢魏书生老师,他让我懂得了写日记就是道德长跑。

感谢赵谦翔老师,他让我认识了“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以导为脉”的绿色作文。

……

实践证明:多看专家的著作,吸纳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你会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优美,典范性强,是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文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求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文”熏陶,体味其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的目的。同时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每个学生备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定获益匪浅。

分析课文特点,通过课文学习写作技法。如:标点的正确使用;习作正确的书写格式;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我们在教学时要有重点地教给学生,通过文后的小练笔、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等方式进行专项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定会让我们对写作教学充满信心。

三、多读好书,丰富知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难免“入不敷出”。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应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强调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与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体验生活,获取材料

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小组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向我们讲明了作文的素材来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应该来自学生的生活。如果学生生活阅历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五、勤于动笔,提高水平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随笔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使随笔成为学生乐意做的事,让学生想写、爱写。学生习惯了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事物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自然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会随之逐渐提高。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六、采取多样批改形式,加强习作交流

作文批改采取“师改、自改、互改和生改”四种最基本形式。

1.师改:每次作文后,教师抽取近半数作文进行批改,目的是了解此次作文中知识的落实情况,找出优点,差距,然后全班评讲。

2.自评:学生作文后,要求他们自己朗读一遍,然后从文中划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做旁批。最后用一句话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要求优点多于缺点。

3.互评:同桌交换作文进行批改,要求从别人的作文中至少找到一处闪光点,做好旁批,写下评语,仍然要求优点多于缺点。

4.生评:学生作文后,每个班选两个学生批改作文(这类学生一般是成绩较好,而作文不够理想的人),要求他们给出书写分,找出闪光点,再下评语,批改后做好记录,上课时由学生评讲。

七、创办校刊,激励写作

我受学校领导的委托,带领语文教师创办了校刊《花开有声》,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章。有的学生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写诗歌,写得有模有样。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汲取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指导 下一篇: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