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要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

时间:2022-09-11 05:14:12

写作教学要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

摘要: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系统地指导学生积累、运用写作素材。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创设有趣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重视学生阅读训练,丰富学生的素材内容。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素材积累 阅读训练

近年来,初中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写作思路的训练,强调拓展思路,提倡“多角度构思”、“新概念作文”等。比较起来,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常常不被重视。教师在作文课上,大多是在写作文时零星地做些点拨、启发,缺乏有计划、有系统地指导学生积累、运用写作素材的训练。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积累,不能有效指导,以至于学生所积累的写作材料无非是好词好句、论据大全、名言集萃之类。而且,大多数学生是积而不用或不会运用。在写作材料方面要下足哪些工夫?许多教师也颇为茫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老难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下面是山西平陆县部官中学周萍老师的文章《一堂室外作文课纪实》: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以自己特有的敏锐,意识到学生在通过“特殊”的方式给我传递信息: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宣布:“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到野外去上。”

一出校门,学生们个个就像出了笼的小鸟,扑向令人神往的大自然的怀抱。时值清明,各种花竞相开放。我选定的去处是一块桃树和油菜套种的田地。学生纷纷诵出历代咏花的名句及老舍等名作家的文句。

接着,我提议:“我们部官的桃花远近闻名,再过几天,就是冀都第十七届‘桃花年会’了,我们下面就咏桃花,好不好?”学生们用掌声作了回答。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我又因势利导:“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桃花,以导游的口吻,向到‘桃花会’来游览观光的游客介绍一下,怎么样?”这下,学生们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细心地观察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创作出了一篇篇的“杰作”:“它一般有五片花瓣,也有的多达六七片,花瓣的颜色是外浅内深。桃花的花期是一至两周,刚开的时候是浅粉色,渐渐地就变成了深粉红,像姑娘的脸蛋一样……”“桃花快凋谢时,叶子就慢慢长出来了。桃花的精神很可嘉,当她飘向大地之后,便化作春泥滋润桃树,为桃子的生长献上自己最后一片心意……这正是龚自珍所歌颂的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写照。”……

此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我们部官的桃花香飘万里,引来了八方游客;我们冀都的桃子更是久负盛名,招来了四海桃商。作为‘桃都’人,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有关桃子的故事。”最后,我想来个轻松结尾,于是提议,看谁说出带有“桃花”字样的电影、电视剧、戏剧、小说及歌曲的名称。这更难不倒学生了。“《桃花扇》、《桃花雨》、《桃花仙子》、《人面桃花》、《桃李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看得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直到回家路上,学生还意犹未尽。

回来后,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篇篇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习作便交了上来。

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教学不能受太多的约束,要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了解自然,关注社会,洞察人生,体验真情。这样,学生才不至于下笔无文,空发议论。这样,作文教学才可能出现“桃杏竟艳”的春天。

由此可见,首先,参加实践活动,可积累鲜活的材料。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题材所写出的文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对亲身感受的内容往往写得十分具体,而从其他角度写出的文章则显得略有些淡薄。其原因在于亲身经历过的有真情实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我们可以设法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等,这些活动对于积累更好的写作素材是很必要的。

其次,要注意切合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事物,主动搜集写作材料的欲望。观察的事物必须是可感的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观之有物,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要多引导学生积累鲜活的、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实践、课外阅读所得写成日记,可整理成卡片,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写作素材的文件包或文件夹。

再次,加强阅读训练,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功不好,想写出高水平的习作谈何容易。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一般来说都是思想内容深刻、语言文字也好的有代表性文章和作品,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思想观点,研究写作方法。但仅限于学习课文还不够,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诗文,并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整理在笔记本上,等到写作时有选择地充实到文章中去。但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亲自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同时,不要只着眼于不同类型材料,还要注意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材料。对于同一题材,可以叙述,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可以是寥寥几笔传神的白描,还可以是直抒胸臆的人生感喟、富有哲理的感悟。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就不难把握不同文体的写法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最后,积累材料是为了运用,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材料:一是沿其形。就是引用或化用原材料的成句,以适应自己表达的需要,用得合适,就能和自己构想的部分浑然一体,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师其意。就是在材料的阅读中拓宽思路。就内容而言,或是沿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深入下去,提出更为深刻的观点或主题;或是逆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提出相异或相反的观点。三是袭其神。就是广泛借鉴,超越原作,创造新意、新境。

上一篇:驱逐腰痛,拉伸腰背少不了 下一篇:农村学生上网利弊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