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的互动型课堂教学新探

时间:2022-09-11 03:38:57

思想品德课中的互动型课堂教学新探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互动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思品课程课程教学 素质教育 互动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随着教学的逐步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政治课堂中日益明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互动型教学强调师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一、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媒介,要实现教师的这一功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树立平等意识。新的课程改革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理念,因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同时,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应该走下讲台,树立平等意识,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对学生采取权威态度,而应该尊重他们。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把学生当成朋友,与他们谈谈一些亲身经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的距离,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从而产生互动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的个体,树立民主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中敢于、善于表现自己,弘扬个性。

2.激发学生兴趣。兴趣作为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这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常常会令学生感觉枯燥,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如小品表演、玩游戏、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等。营造学生乐学的学习氛围,在落实知识点的基础上使得课堂丰富多彩。例如《悦纳自己》这一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教学法,设计了“推销你自己”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行设计一段简短的文字,再由学生上台来用这段文字“推销自己”,最后由学生作出点评,老师总结。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得学生更加懂得了悦纳自我,获得了体验。

3.及时作出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人的积极性的源泉在于人们的内部需要,而人的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指导和促进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总之,在学生获取知识思维的前提下,教师善于激趣、质疑、联想、操作、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媒介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呢?

1.相信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发挥空间。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就不能让学生做个只听教师讲课的知识接受者,而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例如在《融入新集体》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叫“接力续图画”。我设定了一个主题“未来的都市”,把全班分成八个组,每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轮流作画。同组成员可以提供参考,但不能代画。最后由全班同学和老师评出最佳图画。接着我又设计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获胜小组的图能完成得好呢?是他们的画画技术都很好吗?②有的小组也有同学画得好的,但为什么不能获胜呢?通过这个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相信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发挥空间。因为教师作为个体,具有“教”与“学”的双重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从学生的思路中得到启发,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师生间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应从小培养竞争意识。在竞争中表现自我,提高自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竞赛法、讨论法、辩论法等。例如,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一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课堂。分小组让学生谈谈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及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学生常见不良习惯的纠正问题,如上课开小差,不爱思考,做事马虎等。让学生谈谈如何纠正它们。同时也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积极思考,跃跃欲试,形成了浓厚的课堂氛围,拓宽了学生思维,有利于掌握知识。

3.培养相互合作,沟通意识。现代社会是个分工合作的社会,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对此,我在课堂上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的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听懂、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更好地发展自己。这就需要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老师也可从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受到启发,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2.

[2]赵江华.情景留白交流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9.

[3]杨凤军.在师生互动中促学生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1.12.

上一篇:我是这样上《农作物生产技术》理论课的 下一篇:怎样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