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环境下聋校数学教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时间:2022-09-11 02:05:39

浅谈新课标环境下聋校数学教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9月22日-23日,在杨家坪中学参加了《课标修订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湖北宜昌天问小学的校长的一句话:“领着学生往前走。”这些年的课改工工作,一直就纠缠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上,新课标里明确的将以前的“两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变为 “四基”,其中新增的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要谈的就是基本活动经验:

一、感悟教师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任何一种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老师,在特殊教育学校,一谈到活动老师就头疼,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活动无法开展,每次老师们出去听课回来后,都会说一句话,课真的上得很好,只是他的那些方法和活动不适合我们学校,这就是老师的一个观念问题,不是活动无法开展,而是老师主观的认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认为学生因为听力的残疾导致接收的困难,因为言语的障碍导致交流无法进行,所以主观的认定了,特殊学校的学生活动无法开展,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虽然听力损伤带来了接收的困难,言语的障碍导致交流困难,但是学生的代偿很明显,还有就是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学生在经过几次的偿试后,都会掌握方法,所以教学活动不是学生的原因无法开展,而是教师的原因导致活动无法进行,所以老师们在你们说不能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一下,你进行偿试了吗?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否认自己,否认学生,当你去偿试后,你会发现其实和你想像的不一样。学习回来后,我在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偿试,当我第一次让他们讨论的时候,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告诉他们讨论就是几个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其实不是讨论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叫他们起来汇报的时候,一个小组的同学也是各说各的,后来我告诉他们讨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可,要让他们也同意你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言语的障碍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一是因为他们都懂彼此的语言,二是他们会用画图方式对他们进行讲解,很多时候,老师讲起来很头疼的问题,经过他们自己的一番讨论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起轻松,老师教起愉快。

二、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也就是课程标准修改前“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基础上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2011版新课程标准“双基”变“四基”,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随机抽取学生姓名,老师猜他的位置,猜不到,怎么办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一个人的位置。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引发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准确、简明描述位置的需要。此时,我直接告诉学生有个好办法,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以下授课环节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源于学生基本的活动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这也是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重点要落实的思想。

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经断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想”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教计学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统计知识的方法。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数学教学观。好的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要树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教学评价观。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2011版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数学课标的新变化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上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探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课改的理想与课程的现实之间仍有较大反差,需要我们以教育的智慧去寻找平衡点;课改的路还很长,面对应试的现实,教师需要理想主义,需要坚守!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