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11 02:00:17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摘要】财务报表是揭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基本手段,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制度的改革,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披露是否准确、及时,内容是否客观值得认真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外公布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旨在帮助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等有关经济事项的行为。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所要披露的最重要的信息,财务报表是通过少量感度浓缩的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表达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报告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过程中,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竞争的深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则更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显得尤其重要。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依法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中期报告、年终报告和其他临近公告等资料。十多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在上市过程和实际运营中,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

目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逐渐成为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在通常情况下,财务报表揭示的财务信息可比性,取决于同类会计事项是否按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一个企业来说,运用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可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不同企业之间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十分必要。否则,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就要大打折扣。但由于在收入确认、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等方面要进行人为的估算,在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方面可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在这些方面不可避免地渗入了主观意识,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重大偏差,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仔细了解各企业的有关会计政策,尽可能的把财务报表修正到可以比较的水平上。

(二)会计环境的不同

近些年来,由于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量增多,会计国际化问题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以跨国公司为例,由于其子公司分散在各地,各国的会计准则又不尽相同,使用的记账本位币也不相同,再加上汇率的经常波动,使得会计处理更加复杂,会计资料的可比性也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对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对财务报表各相同项目的分析,要结合各国的会计环境进行综合考察。比如说考察两个国家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虽然土地的历史成本相同,在报表上没有差别,但从现行市价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显著的差异。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就会严重地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这是因为企业的存货和长期资产的价值都将被低估,折旧费用与销售成本也将同时受到影响,这就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因此,一个公司各时期的会计数据资料,其可比性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在进行经济分析或决策时,更希望得到企业以现行成本、市价表示的财务信息,以此提高其分析、决策的可靠性。

(四)企业的行业性质

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业务性质不同,所以采用比率分析时,就要考察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例如工业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就要比商业企业低得多。如果一个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涉及许多行业的话,进行比率分析时就会失去其原来的意义。这时就要考虑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结合企业的各部门分析以及当时的具体环境,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指标评价。

(五)财务报表的粉饰

财务报表揭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公司管理决策层主观意志的影响。公司的管理当局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对财务报表资料作出一些修饰,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上去更为乐观,但是这种修饰只是暂时的,其目的只在于取得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好感。例如公司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前,为了改进公司的速动与流动比率,设法通过一笔“长期借款”来增加其手头的现金持有量;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公司又通过“提前”归还借款的方式使财务状况恢复原有的水平。有时甚至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利润。利润操纵主要是通过变更会计核算方法,提早确认收益,推迟确认本期费用与提高销售和潜亏挂账等财务手段进行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成因

(一)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成本过大。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约束和激励机制较差等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股东对公司产权缺乏有效的监控,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严重。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必然导致公司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了经理人的意志,而并非股东或最终所有者的意志,其后果是为公司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而谋求内部人利益倾向严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成本的增加和企业价值的降低。

2.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会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监督无力,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等原因,而更易诱发管理者运用虚假会计信息从中获取私利的行为。

3.上市公司的违规操作,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利益趋动,失实披露财务信息。由于在现代股份公司中,股东和受托管理公司的经理人员构成关系,为确定经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责任建立起了将利润与经理人员酬金相挂钩的“分红机制”,经理人员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倾向于拉高利润,并往往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证券市场也成为展现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以及其它好消息有利于吸引投资者,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管理人员也愿意尽量公布利好消息,设法隐瞒不利消息。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一些成熟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做法也不很熟悉,这样制作出来的信息常常不能完全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上市公司的外部原因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都亟待完善。从上市公司会计规范本身来看,包括有关法律、会计准由及会计制度等都亟待补充、制定、修正和完善。从上市公司会计规范的贯彻实施来看,仍然存在着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的突出问题和障碍。

2.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下导致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注册会计师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陆续披露的上市公司违规案例绝大部分与注册会计师的不规范执业行为有关,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

3.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监管乏力。目前我国尚无证券市场的自律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很少严格约束会员,造成很多市场违规行为。因而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中,我国证监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未理顺,证监会无论在监管的规范、范围及时间上,还是在监管及处罚的力度上都还不健全,亟待改进和完善。

4.投资者素质低下。良好的股市,离不开良好的投资者。当前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存在的失实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主体缺位。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大多数,他们获取信息渠道不畅,又受精力和技巧的限制,很难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因而相当多的个人投资者需要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的帮助来获取、分析信息,遗憾的是,这些机构及人员良莠不齐,有的甚至缺乏职业道德,以至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始终是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无论在信息获取上还是对信息作出反应上总是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势必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化措施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有关,也与信息的传播模式、信息产生的主体和证券市场上的相关主体有关。因此,对信息披露的规范化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完善信息的途径

网上信息披露可降低信息披露成本,方便投资者获取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高效、便捷、可靠、先进的信息披露方式。从国外证券市场看,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都建立了专门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系统,投资者可以在证券公司营业部或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了解上市公司披露的即时信息,这就使得上市公司报告的提交效率大为改善。目前,中国证监会正跟世界银行合作研究,建立上市公司网上信息披露系统框架,最终开发的网上信息披露系统应实现所有信息披露义务人均通过该系统进行公开信息的披露和补充证券市场建立以来的历史档案资料,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料库。

(二)改革现行的监管方式

针对我国信息披露监管不力的局面,应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参照国外可行的经验,应继续采用政府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方式,但在这种方式中应明确几个监管主体的任务和方向,逐步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共同构成功能互补的具有明确责任和权限的监管体系。在责任和权限的设置上,证监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重点应放在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和监管拟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上,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机构,其工作核心是在上市公司持续性信息披露阶段,监管相应规则的执行。证监会要充分发挥其派出机构的作用,派出机构要自觉增强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中介机构的自律监管,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框架,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

(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建立并完善证券民事责任赔偿制度。民事责任赔偿制度从法律立法的角度来看,应建立证券民事诉讼机制,这对于民法原则在证券市场的运用,更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而把这种机制置于整个证券市场法规监管体系的框架,会更加有利于执法者和司法者进行法律监管和查处,丰富证券损失赔偿处罚的层次,使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泾渭分明,相互承接,层层演进,形成更为完善的惩罚体系。而仅从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角度来看,建立完整的民事诉讼赔偿制度是实现法律中“事后赔偿”主旨精神的最好安排,同时对于“事先警示”也能产生很大的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春山.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市场反应[D].吉林大学,2006.

[2]王昕,刘兴隆.完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J].经营与管理,2007,(02).

[3]王雪梅,曾蕾,鞠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中美比较及启示[J].集团经济研究,2006,(05).

[4]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J].会计研究,2004,

(01).

[5]李勋.WTO与我国证券法的信息披露制度[J].理论月刊,2005,(02).

[6]段鑫鹤.浅析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J].会计之友(下),2006,(01).

作者简介:张晓玲(1974―),女,河南巩义人,现供职于招商证券郑东新区营业部,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上市公司治理。

上一篇:商业银行类股票的投资价值分析 下一篇: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