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能力缺乏问题

时间:2022-09-10 11:18:30

浅谈当代大学生能力缺乏问题

作者简介:马忠礼(1993―),男,回族,甘肃天水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读本科。

摘 要:在中国高等教育急剧的变革与发展中,高等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也受到了许多新的挑战。例如:关于大学生先导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关于培养高素质、高创新的全面型人才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当前自身能力和精神发掘与培养的问题等等。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最为紧迫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自身能力渐缺的问题。本文就此基于当代大学生的能力现状来反观大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高等教育

前言

在现实社会中,当代中国大学生个人能力和精神的渐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团结协作、抗压减压、组织管理、自我认识、选择批判、社会交往、中文写作能力和精神等方面。当代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精神渐缺问题的暴露,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机构的培养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社会实践能力

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于实践这个词都是耳熟能详,讲起来个个都是滔滔不绝,但实际做起来却一个个的“向后溜”。为什么这么说,就拿做作业这个最简单的实践来说吧。有些学生就干等着其他人的成果,看他人做完了,不是直接拿过来“现场直播”就是找“度娘”。之后老师问写的是什么的时候,却一问三不知。连这么小的一个实践都懒得动手,更别说是社会实践那么大的概念了。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是把“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信念的实践性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粘贴复制和现场直播的机器。”

二:团结协作精神

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恐怕最缺乏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话语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已经是老生常谈。而“单人拾柴只求火焰不灭。”的“个人独立精神”现象在当今中国各大高校已是十分普遍。学习上,你做你的,我看我的,貌似周围的人和自己没关系。生活上,你吃你的,我的。尤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基本上不是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宿舍或个人为单位。好似其他人和自己永远不是统一战线上的。班级运动上,参加比赛的人一直也就是那几个人,一听到让自己参加什么活动或比赛的话语,大多数人就低头“隐藏”自己,生怕别人发现自己。运动场上能够一直摇旗呐喊坚守到最后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永远不独自用餐”这样的精神恐怕在当代大部分大学生的身上已经渐渐消亡了。

三:抗压减压能力

在当代中国各大高校中,校园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而对于大学生自杀事件背后的解读,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学生的抗压减压能力太差,减压方式不当。其次就是其他一些外部原因:如对爱情观的把持不当;各种自卑心理引起的孤独和彷徨情绪等等。说到当代大学生的抗压减压能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抗压承受能力要强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出生于农村的大学生从小就吃过苦头,经历过风雨,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多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有求必应,一遇到挫折,心里“精神的胜利感”得不到满足,大多数就会向挫折低头,直到挫折完完全全的“侵蚀”整个人。有一些学生在有了心里积怨的时候,不采用正确的减压方式(如找知己倾诉;找老师交谈;操场上跑步等等),而是采取如在大雨中长时间站立、在夜晚长时间的独醒、长期沉湎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等极端的做法来减压。“精神的失败感”在心头越积越多,最后就会做出让其家人和学校都无法承受的傻事。

四:组织管理能力

当代中国大学生,在组织管理方面都表现的很“干瘪”。组织上,个人表现都很腼腆,不敢把自己“推销”出去,说话扭扭捏捏,害怕别人记住自己。连自我表现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在组织上怎么组织、协调他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里能有出色的成绩吗?在管理方面,一些所谓的“当官”的学生干部更是令人无言以对。自己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自己的事都经常做不好,还在那吧吧的要求别人怎么做。那么这样的“官人”在班里怎么起带头作用,怎么让“底层平民”信服,怎么建立的威信。以这样“干瘪”的组织管理能力来说服他人恐怕是难上加难。

五:自我认识能力

人类有一个群体性通病,在对他人的认识与观察上,个个都是“专家”,子的自己的认识与审视上,个个都是“寡家”。这样的现象,在当代中国大学生这个大群体里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接受的是对自己人格健全和智力扩充的教育。但在其过程中,当代中国大学生渐渐走上了“理论秘雕”的道路,忽视了对自己人格的追求与自身审视的要求。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虽然做不到每天三次自我反省的高境界,但一周或半月一次的自我审视总是可以的吧。对自己的认识与审视,是我们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全人类永远学习与追求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追求“理论”的“秘雕”,那么我们就会处在半清醒半糊涂的状态,永远走不出它的包围。

六:选择批判精神

说到选择批判精神,当代中国许多大学生还真是让人哀其不争。在学习上,只知道紧跟老师的步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当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学生不是照本宣科就是先听听旁边的人是咋“广播”的,根本没有一点大学生学术思想的独立精神。既然是大学生,那么来到了大学,接受培养的就是思想的独立和学术的自由。如果在高等教育的大圈里连自己的独立意愿都不敢发表,那我们还在学习什么,历练什么呢?那还叫大学生吗?如果真是这样,当代大学生和“思想贫瘠的文盲”有什么区别。在生活方面,笔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代百分之九十的中国大学生更是缺乏选择与辨别的能力。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常常把自己最凶的一面给了自己最亲的人,而把最和善的一面给了陌生人。作为大学生,不知道去伪存真,不会辨别善与恶,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上最容易被欺骗的一个原因。

七:社会交往能力

大学里,学习成绩并不是决定大学生未来的绝对标志。在大学生里,一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他未来事业的成就基本是成正比的。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大学里,更是这样。但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概念在当代大学生的世界里就是一片空白。懂得的人少,真正会运用“朋友多了路好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当代大学生习惯了个人独处,不喜欢热闹的场面,不想也不会积极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当代大学生的“小社会”的交际能力很差,那么对于社会这样的大圈子,更是遥不可及。在大学里,有许多学生碰破头体验学到的经历和处事方式在那些“鸵鸟”的嘴中就是圆滑和世故。

八:中文写作能力

在第二代“精神鸦片”的侵蚀下,当代大学生学会了现代化的便利。渐趋忘记了传统文字的书写,电脑等电子科技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工具,长期的电脑摸打,导致许多学生(不仅仅是大学生)提笔忘字,提笔忘形的现象。中文写作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大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连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魔都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就不知道呢?如果连“国本”都忘记了,那么试问作为中国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应该忘记什么。

结语

在现实社会中,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自身素质精神和能力而并非专门知识。在当代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重能力胜于重学历;重素质胜于重知识;重人品胜于重文凭;重名牌胜于重品牌(师范院校就是品牌),这种趋势的变化也从侧面表现了当代中国学生自身素质的严重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问题牵扯到的不仅是社会的一个群体利益,而是与之有关的所有群体利益。(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上一篇:东北师范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WTO与中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