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小学阶段教学心得

时间:2022-09-10 11:09:16

音乐欣赏小学阶段教学心得

摘 要: 音乐学科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音乐欣赏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引导聆听,紧扣音乐主题形象,感受音乐内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如何更好地聆听,培养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心得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音乐学科的首要任务。音乐可以给人以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音乐欣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审美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导聆听

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作品表现作曲家对客观现实的认知、选择和态度,希望引起听者的共鸣与赞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音乐欣赏前,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作曲家、乐曲创作背景、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作简洁、清晰讲解,对学生随后的聆听、想象活动起方向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是一首管弦乐的器乐曲,聆听前不做任何辅助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思绪一片迷茫混乱,如果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音乐内容: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从玩具箱里偷偷地爬出来游行、打闹、嬉耍,天亮了,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了玩具箱中,则故事内容不但能让学生有正确的聆听思维方向,而且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平台。

二、紧扣音乐主题形象,感受音乐内涵

感受一首乐曲,聆听者必须牢牢抓住这首乐曲中的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如《调皮的小闹钟》,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第一插部―主题―第二插部―主题―结尾),从一开始的小闹钟很有规律地走动,到它一会正常地走一会不正常地走,再到最后的主人公摇晃,敲打小闹钟,结果适得其反,钟的毛病更多了,气得主人把它摔到一边。乐曲用木鱼声模拟钟摆的走动声,音乐从头到尾都围绕摆钟走动的声音变化而进行,如果聆听过程中脱离了闹钟这个主题形象,就没法很好地理解音乐。

三、模唱主题旋律,分析曲式结构

音乐的魅力在于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等。小学阶段许多欣赏乐曲都有主题旋律,并且都标有1、2字样及图形谱,这些精心的设计都为直观分析曲式提供了帮助。对主题旋律的模唱非常有必要,通常教学中常用的有听音唱谱和哼唱旋律两种,听音唱谱一般适用于主旋律节奏稳定,乐句简单短小,如《乒乓变奏曲》;哼唱用于旋律相对较难复杂多变的,如钢琴曲《童年》,曲式分析要在聆听、模唱的基础上进行。小学阶段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较少,因此曲式分析不是每首欣赏都适合,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常选择乐曲曲式结构为A+B+A′的进行曲式分析练习。这种乐曲是基本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由三个明显的、相对独立的段落组成,犹如在讲一个故事,即显示的第一部分(A)发展的第二部分(B)和收束的第三部分(A′),第三部分往往是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的反复或稍有变化的再见。有的作品在(B)部分时,节奏有明显变化,通过听、唱、听的学习过程,学生很容易就分析出曲式结构。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曲式结构训练非常有必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理解音乐艺术思想,重塑音乐艺术形象。

四、积极聆听,被音乐感动

音乐本身不带语义功能,并不明确表现概念和具象,它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的变化,以节奏的疏密对比模拟千变万化的情感,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同一首乐曲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感受,这是音乐的独特魅力,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才能被音乐感动。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聆听,安静的聆听环境是首要的,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听旋律,跟节奏,品音效,辨音色的聆听技巧,切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假如一首《打字机》在喧闹的课堂上聆听,有谁会被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感动,又有谁能体会那位打字员的紧张忙碌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呢?

音乐欣赏有由浅入深这么一个过程:从感性认识(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过程。音乐具有强大魅力,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人们很容易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或缠绵的歌词吸引,让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甚至会随音乐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对音乐的理解还只是限于感官感受,即被音乐感动。被音乐感动是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第一层次的表现。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只有被音乐感动了才会有学习的渴望。但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某一首乐曲不会引起学生共鸣,学习过程显得非常被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更多教学手段辅助学习,常用到的有借助音乐标题联想,制作多媒体课件,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等等。只有被音乐感动了,才会成为一个积极的聆听者,才会带着探求音乐的欲望走入第二层次。

五、学生参与,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不仅是聆听,更多的是让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进行再创作。例如可以模仿音乐主题形象(如“打字员”),可以表演(如跳“火把节”),可以用器乐演奏(如用打击乐器模仿“鸭子拌嘴”),可以创编讲故事(如为“龟兔赛跑”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局),可以创编绘画(听音乐画“春”),可以走出课堂找音乐(找“森林的歌声”),等等,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教学内涵,打破了音乐欣赏教学沉闷单一的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作能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养。其强调的是这种对音乐的再现活动要全员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出来。

音乐欣赏教学不是独立的,它与演唱、演奏、编创等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是纵横交错、密不可分的,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是有机结合的,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内容更好地服务音乐课教学。总之,小学是音乐欣赏培养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学会积极主动地聆听动听的旋律,悦耳的和声,有规律的节奏,直观分析曲式结构,通过创造性活动,促进学生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伴随听着素质和阅历的积累提高对音乐的感悟。

上一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打造师生心理健康 下一篇:强化就业指导,促进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