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与护理

时间:2022-09-10 09:54:09

化疗药物外渗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57-01

【摘要】针对我院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病例,总结了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操作因素等其他多种因素。提出了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如加强静脉外渗防治知识的宣传、合理选择血管、提高专业技术及发生药物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指出掌握了这些方法并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有效控制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化疗药物;组织损伤;预防;护理

随着社会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化疗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常以静脉作为给药途径。由于化疗药物大多是细胞毒药物,渗漏往往容易引起局部损害,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0.1%~6.0%[2],国外报道5%[3]。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4],现在社会医患纠纷日益加重,因此如何减少及处理化疗药物的外渗成为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1一般资料

自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我院血液科共收治肿瘤患者且需化疗的180例,其中男524例,女316例,年龄9~80岁,其中因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组织损伤者5例。

2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1药物本身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制品或生物碱制剂,药物的浓度和药物不同的酸碱度,对局部有较强刺激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从而对血管内膜产生大量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损伤,甚至发生局部坏死。药物的渗透压、化疗药物对组织代谢的影响等是引起静脉化疗渗漏的原因之一[5]。

2.2机械性损伤因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固、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反复在一条血管上穿刺,造成血管损伤致纤维化形成,导致药液滞留,刺激血管造成栓塞性静脉炎,同时反复穿刺易引起药液由损伤处渗出。

2.3血管条件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化疗,因反复穿刺导致静脉炎,使血管纤维化、管腔变窄,血管质量较差,加之长期患病营养状况差,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氧、缺血而使通透性增强,用细胞毒药物易于发生渗漏。

2.4其他因素患者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尖滑脱,护士穿刺技术差,责任心不强,不重视患者的血管护理,未向家属讲解所用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家属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未按要求巡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得到及早处理等[6]。

3预防

3.1加强宣教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或者进食、大小便,增加活动的机会,针头易于滑出血管外,引起外渗,部分患者家属对化疗药物外渗表现及危害认识不深,因此化疗当日应采用口头与书面告知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患方理解告知内容,并请患方了解告知内容后写明“患方理解上述内容”,并签字为据,以示严肃性[7]。指导病人注意注射的手勿活动,发现局部疼痛、肿胀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病人化疗时护士应经常巡视,检查注射部位的回血及有无外渗。呕吐频繁的病人则使用静脉套管针,能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8]。

3.2制订周密的静脉输注方案应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一般应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同时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浓度和方法,对强刺激性药物,如氮芥、阿霉素、长春碱、丝裂霉素等应在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冲洗静脉,护士选择血管时避开关节,一般选择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如确需在关节处进针,需用夹板或纸板固定关节,减少肢体的活动[9]。

4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4.1早期处理一旦发生外渗或疑有外渗,立即停止输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4.2局部封闭临床上常用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局部封闭,可使局部麻醉,阻止致痛、致炎、致敏物质的释放,降低炎症扩散的可能性,促使组织修复。

4.3冷敷冷敷可减轻紫杉醇、阿霉素等所致皮损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药物外渗出皮肤,时间长短应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

4.4热敷热敷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局部温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外渗所致皮肤伤害。应当提醒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外渗局部冷敷会加重其毒性。

4.5解毒剂化疗药物外渗初期,可采用静脉注入解毒剂[10],以阻止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少药物对组织的刺激及损伤作用。根据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毒性强弱和该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输注药物的浓度等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如因输注氮芥类的药物发生渗漏,可予硫代硫酸钠,可使药液迅速碱化,推延化疗药物与组织结合;若输注长春新碱、阿霉素发生渗漏则可用碳酸氢钠,使药液发生化学沉淀,减少对组织的刺激性;丝裂霉素渗漏可以选择具有保护皮肤、缓解疼痛、愈合溃疡作用的二甲基砜。

4.6溃疡处理如渗漏皮肤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应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局部涂湿润烧伤膏以止痛、生肌,促进创面修复。如创面愈合不佳,可用生理盐水纱条与庆大霉素交替湿敷,必要时将坏死组织切除,换药或植皮。

5讨论

总之,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强,对血管刺激性大,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性大。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造成外渗的因素很多,本文我们仅从加强宣教、合理选择血管、及时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并落到实处,就减少了组织损伤,减轻了化疗病人的痛苦,提高了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兰.长春瑞宾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7,20(5):452–453.

[2]戴勤,刘丽华,尤国美.化疗过程中预防静脉渗漏的系统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49-750.

[3]KhanMS,HolmesJD.Reducingthemorbidityfromextravasationin-juries[J].AnnPlastSurg,2002,48(6):628-632.

[4]白美春,秦怡,张丽.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21(1):78-79.

[5]杨红梅.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0-72.

[6]黄广英.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渗漏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11.

[7]杨桂英.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化疗药物渗漏中的应用[J].大连学院学报,2008,7(6):51-52.

[8]林荷梅.30例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肿瘤学,2004,12(1):76.

[9]李魏春,王丽,闫凤玉.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J].黑龙江医学,2006,30(7):536.

[10]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266-283.

上一篇:移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