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办法

时间:2022-09-10 08:42:29

初中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办法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和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自然,也是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正确锻炼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之外,还应注重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行为;习惯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将教育学生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可见,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传统的眼光中,体育被认为是最好教的科目,课上,要么就是组织学生跑两圈,然后就是自由活动,要么就是单纯教授运动技能和技巧,教师示范动作,学生“照猫画虎”,严重缺少对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身正为范”,指定有效课堂常规

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打好“样”。一方面是教师的“样”,言谈举止,得体大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集体的“样”,“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常抓不懈,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状况,制定符合并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最后是学生的“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教师,班里其他的运动爱好者、体育特长生等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也会带动并激励其他的学生,逐渐产生运动需要和倾向。

二、“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内心深处的“主体意识”的激发,对于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组织学生团体活动,互帮互助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采用“领头羊”的办法,设置小队长,除了榜样作用之外,还要及时帮助、监督其他成员。

三、“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健康教育”,既包含身体健康,又包含心理健康。不正确的行为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定要加强教育和训练。首先,要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与美之间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提高体育锻炼的需要;其次,要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锻炼或是竞技比赛,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体育行为,不仅能创造美,完善自己,成就班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安全防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多数的体育锻炼都是在室外进行,同时也会涉及其他较多的体育运动器材,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亦是活跃非常。器材陈旧,性能破损导致的运动伤害偶有发生,但是只要我们课前认真排查,这样的伤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笔者认为,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偏颇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前要认真检查体育器材的性能良好之外,还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教给学生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加强方法的训练;其次,培养爱护他人的意识,将其他同学的安危放在心上,学习保护和帮助办法,提高责任感;最后,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自主检查,收拾,归纳,保养体育器材和场地等。

五、“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两个学生要么身体瘦弱,要么胆小怯懦,要么身体肥胖,在运动中受到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限制而对于体育锻炼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体育路上的“拦路虎”,并积极挖掘他们的自身优势,给予适当的指引和鼓励,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加强他们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体育行为习惯。

上一篇:让“大课间”成为引领班级的时尚元素 下一篇:初中生语文写作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