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的信息公开

时间:2022-08-13 08:53:22

浅谈媒体的信息公开

【摘 要】媒体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实现这一点,就得做到信息公开。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阻碍因素,探讨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息公开 阻碍因素 必要性

一、新闻报道的信息公开现状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接受着考验,经历了洗礼,“信息公开”一直是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信息公开是新闻界的老话题,尽管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新闻人及普通大众。

1、信息公开欠缺的案例

(1)非典时期的非典型报道。2003年非典”初期,媒体的整体沉默造成流言满天飞的不利状况,使广州乃至整个中国陷入了流言以及对不明传染病的恐慌中。随后,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下,媒体才发出强音告诫大众,把真相展示给大众,让大家行动起来,抵御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初期,由于处置不当,给后期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使得国际形象受到损害。

(2)关于阜阳手足口病的相关报道。从2008年3月上旬,阜阳市的几家医院陆续收治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疾病患者开始,到4月16日,出现10例患儿死亡,而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公布任何可靠消息,全城陷入恐慌,以至于“怪病”夺取儿童生命的谣言四起,谣言传播范围以至全国,负面影响颇大。可此时,官方仅以“呼吸道疾病”搪塞民众,而民众却在各幼儿园门口看到“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大量宣传单,这种信息公开方面的自相矛盾,引起了百姓的恐慌。

2、信息公开的成功典型

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中,我国媒体快捷、全面、准确地传递着这场灾难的真实场景和救援过程,让全国和世界的受众如身临现场感受到天灾的无情和人间的真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

针对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媒体打破以往惯例,迅速反应,大规模、强力度报道。媒体不仅是记录者,还是各种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不少新闻记者当地震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奔赴现场,把那些悲惨的场景、生命的无助以及积极的救援及时报道出来,使民众能更多地了解灾情、了解灾区人民的苦难,与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美国《国际日报》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中国)媒体》的评论文章中称:“媒体所做出的没有遮盖、没有美化的如实报道,让世人看到了灾区的惨景,看到了灾民的痛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忍辱负重,看到了中国政府果断、快速、有效处理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媒体的真诚打动了世界。”

但此次关于地震的报道中,也出现一些在新闻伦理方面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些媒体对于假新闻的炒作,干扰了民众对新闻事实本身的关注;一些记者不停追问采访地震中幸存者家属,强求采访对象回忆痛苦经历,给他们心理造成二次伤害;有些记者只顾着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而完全忽略死者的尊严,缺乏人文关怀,为民众所不能接受。

二、信息公开的相关阻碍要素

1、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制度

仍以广东“非典”事件为例,2003年4月20日前,有关部门封锁关于“非典”的真实消息,造成社会人心恐慌不安,具体领导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根本上还是制度本身造成的。

2、报喜不报忧的惯性思维

在公开性的社会问题上,不能“报喜不报忧”。试想,如果我们只报“喜”不报“忧”,难以让民众去发现问题,信息难以被完善,长此以往,社会公众难免质疑。相反,一旦既报“喜”又报“忧”,信息逐渐透明化,信息公开的程度逐渐加大,老百姓也逐渐理解情况的严重程度,明白政府各种措施的必要性,积极响应与配合政府。

3、自尊心作祟

由于中国过去受过太多磨难,因而对任何突发事件都很敏感,动不动就涉及民族自尊。而“一个国家的疫情或灾情不是靠一个国家所能控制的,更谈不上所谓的民族自尊,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三、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表示,“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此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加大信息公开步伐的起点。

2、社会大众知情权的要求

信息公开和知情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政府有公开信息的义务,公众有了解信息的权利。在“非典”时期,信息不公开造成的社会恐慌,政府形象受到负面影响。信息公开有利于和谐社会创建,有利于政权的科学运转,更有利于服务百姓。关于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信息公开充分,政府及时高效地应对,取得国内国际的支援和帮助,更取得人们对政府的信任。通过信息公开,从而引起公众对事件的高度警觉和积极配合。虽然最初可能或者说必然会导致一些恐慌,但解决的办法仍不是隐瞒不报,而是继续的、强度的信息公开,因为这远比忽略它造成的危害小很多。

3、中国加入WTO的要求

中国政府自加入WTO以来,有条不紊地实施对WTO协议所做的承诺。协议文本对中国加大信息透明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入WTO后,信息公开已成为必然,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有责任向世界通报国内的灾情,这也是对自己和全世界负责。有了信息公开,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可以接受并且要求国际社会给予援助,在别国遇到灾害时也可以援助他们。

信息公开的实施及加大,对国家的民主化建设,对新闻改革有很大的推动力。新闻界应借东风,在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规则的日益接轨中,深化改革,为扩大公民知情权和加大信息公开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①吴飞:《传媒竞争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②丁柏铨:《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③展江、白贵:《中国舆论监督年度报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④张瑞云:《中国传媒冲击力报告——新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新闻事件回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从房产新闻看媒介话语的权力构成 下一篇:免费开放后城市居民公园游憩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