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DNA

时间:2022-09-10 06:59:04

组织的DNA

当人员的移动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时,对创业者来讲最该学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最后留下来的将是“最适者”,而不是最大或最强者。

从1980年代开始,台商开始到大陆投资设厂,近几年过来工作和求学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已超过百万,这还不算短期来两天或出差一周的。但是,我发现身边的台湾朋友,对这里的人、事、地、物的认识,仍然不够。

台湾的朋友到大陆来,常常会分“我们台湾人怎样怎样,你们大陆人又怎样怎样”,反映了对认识新环境的偷懒心态。其实并没有所谓“大陆人”的概念,各省各地方都在找特色和定位,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世代,一出生就面临整个社会快速向上发展。他们或许同样在上海工作,但分别来自全国各地,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等于是一个欧洲的概念。

举例来说,我目前在上海的办公室,虽然仅30个人,但来自国内各地,根本就是一个中国的缩影。我之前在eBay上海的办公室里,看到来自韩国、澳洲、美国和德国的工作人员,和来自中国各地的员工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像一个小联合国。eBay并不是特例,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外商公司里,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有些民企和国企也开始往这个方向走,这并不是他们赶时髦,而是应对“世界融入中国”和“中国融入世界”两股潮流的必然结果。

这种情形有时代背景。它来自政府2003年对户口管理的松绑,使大范围的移动变成可能,而移动主要是移到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因为机会更多。不仅中国人移过来,外国人到中国也是到这些城市。现在,本地人要出国比以前方便许多,但仍然存在不便之处,可是如果他们正好在这些大城市工作,反而直接进入了国际化的环境(准确地说,是“准”国际化环境)。

在台湾,工作语言优先用普通话,再就是闽南语:在上海,优先普通话,再就是英语。并非他们的英语能力更好,而是办公室里的构成更复杂。台湾人常说大陆人“难管理”,准确地说,是大陆目前这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组织形态“难管理”,因为台湾的管理者缺少这种经验。

1949年撤退到台湾,台北曾经有过这种中国各地人混杂共处的经验,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求同存异,组织的复杂度大为降低。许多跨国公司到亚洲来,都觉得台湾的员工最好管(与新加坡和香港相比),同质性高意见少。但是,正如生物学告诉我们,DNA越接近越不利于应对环境的变动,DNA混得越厉害,越有可能成为物竞天择的适存者。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组织越复杂,越能突显管理在其中的价值。管理一个地方公司,和管理总公司的难度不同,管理总公司的难度和管理跨国公司又不同,何况是把跨国公司的特色集中在一个地方公司身上,而国内目前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就提供了这样的挑战。台湾本地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已难提供一个复杂的DNA环境,让经理人历练和成长。而一旦他们被派到国内,无法立刻适应这里过度复杂的环境,管理的价值发挥不出来,只能把帐算到大陆人头上。他们该想清楚一件事:近亲繁殖让物种灭绝,杂交使得物种产生健康DNA,生物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对创业者而言,这件事的启示在于,当所处环境变得复杂时,在创业团队的组成上,也要能反映这个特点,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能用单一概念去概括,简单来说,不是在做积分,而是微分。过去,因为整个社会的移动范围小,每个人相对处在稳定的环境中,所以家族创业和家族企业能持续,带着真正血缘相近DNA的一群人,决定了创业团队成员的组成,在组织管理上,“忠诚”始终高于“专业”。但是,当这种稳定被打破,移动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时,我认为对创业者来讲,最该学习的管理学,不是那些财富500强的CEO写的书,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特别是关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一部分。记住,最终通过环境考验而留存下来的,是那些“最适者”,而不是最大或最强者。对台湾的企业如此,对国内的企业也是如此。

上一篇:谈什么都好,就是别谈 下一篇:琴声如诉 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