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0 06:39:28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不是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作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也相对滞后,缺少一套内部控制规范,部分事业单位仅仅建立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且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必要性

一、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国有和公共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服务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涉及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国有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效益、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方面。事业单位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是其改革的有力保障。

二、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事业单位来讲,它直接地贯彻和落实了国家政策,收入中国家财政占据了很大比例。它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不同的,它的核算流程就显得简洁了很多,没有什么经济业务,大部分属于公益性的而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很多就变成了形式化的落实,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对部门预算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或者执行的过程中散漫随意,经验主义占据上风,代替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风险,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或者流失,内部控制工作既不完善,也没有到位。所以,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其开展内控制度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

(一)有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内控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用好、管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实现依法理财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减少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避免资产流失,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基础,保证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三)有助于强化会计监督

为促进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而且,会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单位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三、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会计控制来看,其相关工作人员配备与工作素养参差不齐。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来说,人员配备情况不容乐观。通常情况下,可供给的人力资源大大低于实际的工作强度,因而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经办、稽核等多个本来相互独立的部门的工作的现象也就变得比较常见。有些单位甚至对部门进行合并,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对相关财务信息的核算,还要完成相应的行政工作,如统计、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这些原本属于综合行政部门的工作。这种身兼运动员与裁判员两职的工作方式本不相容部门的合并导致了无法在制度体系的层面将相应的稽查责任制和分离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建立。而少数一些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事业单位也更多地包含了形式主义的成分,其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管理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管理控制建设的过程中,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相关领导没有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领导都不能明确的指导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都做出了哪些要求,也没有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纳入到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日程中来。领导通常会有一种内部控制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工作的错误认识。

2.事业单位中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审计和监督体系

在现行的发展阶段下,并没有实现单位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法制监督工作也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落实。而相关的工作部门监督工作的重点通常都放到了对国家财政的划分和使用,而没有很好的监督一些自用费用的收入与支出,所以时常会有一些欠规范的行为出现在事业单位的建设之中。

3.没有足够意识和工作力度去落实风险的防范。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工作的重点通常都是对于社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是少之又少的。因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也就自然是不存在的。而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单位忽略了履行职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治与社会方面的风险,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提高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协调性

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本质上来看是不应该有较大的差异的,无论是目标、原则或者是内部控制的方法。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二者的客观运行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表述时应当是不同的。此外,可以有基本的规范和指引来构成整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协调性。

(二)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来说,其核心问题就是做好预算管理。落实好了预算管理,单位的公信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时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的,诸如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以及后期的考评和监管。只有落实好了每一项具体的计划,单位总体的目标才能够被有效地实现。因而,这就提高了对单位领导的要求,科学预测的能力和宏观的掌控能力是其必备的素养。

(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1)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全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2)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3)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所包括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4)严格内部核对制度。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核对,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控制记录使其正确可靠的重要方法。会计复查核对主要在预算、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财产物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

五、做好绩效考评与审计监督

若想落实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效的绩效考评和审计监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好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不断的检验与反思,在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对现有的机制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1)应当做到责任到人,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以使得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2)内部考评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已经迫在眉睫。在进行内部控制考评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并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进行适当的奖罚。(3)在配置相关的工作人员时,应当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以保证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设置于岗位分配都是合理有效的,没有交差重复或者管理责任的缺失。

参考文献

[1]刘凤玲.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7).

[2]宋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

[3]李红梅.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2012(27).

上一篇:做好消防部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