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10 06:04:05

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体育团体文件竞争力经历了从重视物质资源向重视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体育团体文化竞争的结构,从团体文化形成的强化条件及建设策略,指出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是人的竞争,制度层、情感层的资源需要再生,竞争力是活的竞争力,各个体育团体只有重视竞争力的存在才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 团体文化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05-01

一、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结构分析

根据《辞海》解释,结构指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是物质系统组织化、有序化的标志。从微观视角解读体育文化有利于更加清晰认识其竞争力。

(一)体育团体文化驱动力

人们认识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对价值的认识是认识目的的基础和前提。歌德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充分利用任何体育文化团体中个体的积极性,无数的动力就会合成。体育文化团体的价值目标要与理想信念结合,并且充分考虑成员的动机和需求,这样就会形成团体精神。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决定其主体意识,只有当一个体育文化团体的成员真正被确定为主体并发挥作用时,他才具体地感到自己是这一团体的主人。

(二)体育团体文化凝聚力

任何一个体育文化团体能够把其成员聚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具备为团体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能力,这就是团体凝聚力。一个体育文化团体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灵魂。体育文化团体凝聚力的首要因素是团体的精神文化。例如,高校的体育文化团体凝聚力,就包括大学的办学理念、学生所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念、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高校的体育文化团体的凝聚力不是思想观念的简单拼凑,而是高校体育团体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三)体育团体文化规范力

一个团体没有规范、制度,它就不能成长与壮大,更谈不上竞争力。人类规范的行为、调节体育团体文化内部的手段主要是道德、法律与宗教。体育团体之间的竞争是彼此实力的竞争。要竞争就离不开团体所拥有的资源、团体能力和制度等要素。能够在激烈竞争中长期存在的体育文化团体说明一个体育文化团体取代不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体育团体都具有各自的文化竞争优势。一个体育团体文化的竞争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规范力。

二、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形成强化条件

体育团体的凝聚力、整合力所指向的团体意愿与生产率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提高体育团体的文化竞争力。因此,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形成与强化要求具备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条件。

体育团体文化价值目标的确定是形成体育团体文化竞争力的前提。体育团体文化价值目标的确定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团体成员共同的愿景,通过共同的愿景将团体的目标与个体成员的期望结合在一起,满足全体成员共同的事业发展期望;价值分享。通过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及价值分享系统来满足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人力资本增值服务。通过提供体育文化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提升体育团体成员的人力资本存量。

体育团体内部的凝聚是强化团体文化竞争力的关键。事业凝聚,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目标来鼓舞内部成员,使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事业基础,有统一的努力方向,形成有战斗力的整体。除了有一个清晰而科学的团体奋斗目标外,团体的内部管理也是团体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情感凝聚。体育团体要利用内部的情感因素增强其凝聚力。这样使全体成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协调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弥补团体在组织、指挥的制度方面的不足。针对成员的情感凝聚要注重人性机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体育团体文化建设的策略

充分认识体育团体精神文化资源是其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文化的本质是人的问题,是人在一定生存环境中的具体活动,是人认知生活和世界的方式。体育团体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推动人团体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体育团体文化的激励、导向、凝聚和约束力的作用。体育团体文化是一种柔性的人性化、知识化管理。要使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个个体的思想意识中,成为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团体文化意识。

体育团体文化建设是群魂建设。任何体育团体是放大了的人,或者说是人的集群。然后才是价值的机器。因此体育团体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就是体育团体的灵魂,在灵魂的指引下成员按照一个目标去努力这就是群魂。体育团体只有具备群魂才能激发成员的创造力,能够整合团体的思想火花。

体育团体文化建设是资源再生的过程。体育团体文化建设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加强学习制度建设,体育团体成员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受教育的准备。团体内部要建立全新的学习制度,把此项内容列为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强体育团体文化的学习环境建设,主导价值观念一元化与多样价值观并存,以实现体育团体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团体竞争力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美)马斯洛.人的价值和潜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上一篇:吉林市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双手之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