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0 05:45:08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全面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准确把握制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因素,探索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路径,努力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合作日益密切,各个行业对外语人才特别是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准确把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找准症结,全面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对提高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真正掌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的实际能力,增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针对性,发挥英语作为交往沟通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未来核心竞争力,笔者盲选了4所高校,20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历时3个月,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现场测试等方式进行了调查。

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关于英语学习兴趣度调查,被调查的非英语专业200名大学生中,有12人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占6%;比较感兴趣的有96人,占48%;没有兴趣、出于无奈的有78人,占39%;讨厌英语学习的有14人,占7%。对英语学习目的的调查中,有172人选择了为应付考试和为将来就业需要,占86%;有22人选择了为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占11%;有6个选择了其他目的,占3%。统计情况如图1、图2所示。力量不足,各级重视不够。从笔者调查的4所高校的情况看,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不同程度都存在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其中有1所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一周要担负近20多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几乎每天都在忙于“赶场子”,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另外的3所高校,虽然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有所减少,可以抽出相对多的时间来进行校本研修,但也是除了能保证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外,也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形势严峻,前景不容乐观。从调查的20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整体表现十分不理想,这一点在非重点院校表现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听、说、写的能力均比阅读能力要差;听力理解能力更弱,笔者调查发现,采用全英语授课时,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授课内容,甚至是有的简单对话听不明白,简短的短文听力练习做不准确;英语发音不准确,不能正确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英语思维、英语语感没有完全建立,加之英语句法结构掌握不熟练,习惯用汉语思维来表达和理解英文,造成“中国式”英语,导致词不达意,甚至是南辕北辙。教学理念滞后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往往是教得过细、考得过严。通常采取“讲一、练二、考三”,导致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过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应有的兴趣。同时,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堵塞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教学目的的偏差阻滞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当前,随着社会大背景和学校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落实。考试的杠杆作用,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发生偏移。有不少学校要学生必须通过各学期的英语考试并获CET-Ⅲ合格证书或CET-Ⅳ合格分数线后,才有可能取得学历文凭或学位证书。同时,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也就这些证书的取得作为用人的基本条件,这些都使得大学生不得不钻进英语试题的大海中,为争取取得更高的分数而努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备考上,很少有人会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根据笔者在这4所高校中的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十沉闷单调。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粗放,这些也已经成扑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大杀手。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仍然严重存在着“满堂灌”和“一言堂”现象,学生在被动填鸭式地听课,课堂上缺乏英语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这种强灌输、低参与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严重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自己陷入不愿、也不能应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尴尬境地。积极营造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教师在教授英语时要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多提供应用英语的时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学中要坚持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外语信息源,针对学生平时听说和阅读课文的外语材料少、信息量不足、视野不宽的弊端,课堂上尽量多安排一点生动、有趣、幽默的读物。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使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外籍教师进行授课的比例,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提问与听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充分利用“英语角”、英语沙龙、校园英语广播电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自觉性,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建立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评估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觉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特别是在平时的考察项目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向积极参与转变,培养了学生自律能力和自我识别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我提高的能力。

上一篇:在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强化素材深加工 下一篇:基于职场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