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导向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9-10 02:43:35

兴趣导向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当十分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导向。在兴趣导向下,从几个方面,结合相关的实例,探讨高中体育教学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兴趣导向;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爱心;教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具

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新课标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之相适应,高中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探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优化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构。

一、爱心倾注,培养体育兴趣

体育与健康是生命之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爱。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炽热之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切忌居高临下式的棒喝教育。既要做严师,又要做益友。让所有学生都能沐浴教师真切的关心与爱护,唤起学生内心的尊敬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配合才能默契,教师的每个动作、每句话,甚至每个眼神,学生都会心有灵犀。师生之间这种高度的和谐,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基础。

克鲁普斯卡娅说:“光爱还是不够的,必须善于爱。”我与问老师带的是高中体育班,体育生每天训练非常辛苦,体能消耗相当大。我们两个体育老师,每天中午都要在自己家里为学生开一顿“小灶”,炖上一大锅牛肉,为学生及时补充营养。学生分成两拨,男生在我家里,女生在问老师家里,来一顿聚餐,吃肉喝汤,既经济又实惠,对于这帮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实实在在的关心。高中生接近成年人,他们对是非的认识已经相当清楚了。老师的爱学生怎会感受不到呢。

在教学中,我们构建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为学生精心创设民主、宽松、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真正发挥自己的体育才能,绽放他们的体育思想。我们还注重修身体育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1]。

二、教法得当,提高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1.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经常由时下的一些体育新闻、体育趣闻、体育名人故事导入新课教学,使学生在乐趣中励志。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乐趣,促使体育教学顺利展开。

2.新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乐学,就必须在教法上做研究。让学生在愉快中练,在练中产生兴趣。如,耐久跑教学,这项体育训练生理负荷大,动作枯燥单调,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或烦躁情绪。我把这项训练设计成“接龙跑”。让跑在最前面的学生举着一面红旗,学生争当红旗手,轮流接换。学生的荣誉感战胜了畏难情绪,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训练任务。

3.巧设竞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例如,在进行400米跑训练时,我考虑到一个宿舍的学生感情比较深,就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400米接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赢了的兴高采烈,输了的想着下一次要赢回来。本来最辛苦、最难跑的400米项目,学生却练得津津有味。

4.运用游戏,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把要学的体育内容融入游戏中。例如,实心球课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发展上肢力量。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大胆更改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保龄球小组赛的游戏形式组织了这节体育课。课前让学生捡了一些矿泉水瓶,里面装上一些沙子,放在5米开外的地方,让学生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手握实心球投准打倒矿泉水瓶,打倒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迸发了出来,热情高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坚持实践,养成体育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好的体育习惯能真正主宰一个人的生命。

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景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体育习惯一经形成,就不再需要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它将会成为一个人的内在需要,成为自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1.技能指导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得较好,他的体育兴趣就浓厚,活动的欲望就更强烈,良好的体育习惯更易于形成。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技能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2]。

2.坚持实践

实践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付诸行动。结网固然重要,但如果不下海永远无法捕到鱼。因此,要教育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反复实践的教育环境,提供可供模仿的榜样,如中国女排、中国乒乓健将的训练历程等等。体育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对于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教师要给予经常的提醒和引导,以帮助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总之,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技能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的艺术课堂,帮助学生掌握锻炼的基本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芳.高中女生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的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9):67-68.

[2]王卫民,陈秋仙,胡晓勇.高中体育课试行兴趣爱好分组教学模式的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28-3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中学)

上一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反馈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论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术语运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