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营造创新求异的教学情境

时间:2022-09-10 02:23:59

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营造创新求异的教学情境

摘要: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促使我们对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思考,促进教师对教学教法的研究,走出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

关键词:课程资源 创新求异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94-01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促使我们对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思考,促进教师对教学教法的研究,走出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在美术课堂上,利用独特的学科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转化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利用,生成学习探究的对象,营造创新的教学情境,成为学习的“新课堂”。

从熟悉的生活用品到环境艺术设计,从探究入手到逐步展开分析,面对丰富的视觉语言、面对环境与自然、设计与科学的思考与交流,美术设计课在“趣、思、巧、深、动、广”这几点上,打开了我们的教学新思路。

1 导入新课的“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把视觉设计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视觉设计要素一课中,我们将来自生活的图片导入,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在改变了视角之后,让辨认物品的过程变得有趣。平常生活中的设计元素是可以这样去发现,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在视觉图形设计单元中,我们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以手电筒照手产生各种有趣的投影的游戏开始,引出学习内容即:图形设计手法――变异(形的变异和影子的变异)和转换(包括投影、正负形、视错觉的转换)。导入的过程必须精心琢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当然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方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 感悟生活的“思”

美术是一门“思”的艺术。在设计课程中同样如此,我们既要在鉴赏的过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视觉元素点、线、面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概念,可是谁有注意到生活中的点、线、面同样变化万千。发现生活中寻常的视觉形象不足为奇,而通过不同方式、手段发现生活中不寻常的视觉形象,才是我们获取设计创意灵感的有效途径。比如从苹果中获取五角星的图案,阐述了图像的产生往往是在不寻常的方式中获得的道理。看一朵花,我们一般习惯从花的上方观看,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感觉,出现了新的形象了。运用独特的观察视觉,感悟身边的物象,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3 突破难点的“巧”

难点巧突破。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和理想思维,容易限制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事务的固定思维。在设计课上,设计内容巧妙的让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是一关键。比如在课堂上通过易拉罐在受力情况下逐渐变化、黄辣椒变成红辣椒的图片资料中点明发现过程中所存在的时间因素,启发学生关注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再到四维空间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从思维的各个层面来获得设计的创意与灵感。

4 理解设计的“深”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课程。如何从设计的角度入手,既能让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又能对身边环境探究和设计甚至尝试分析对未来环境的构想和设计?对这课的学习,我们就从一堵墙入手。“墙能做什么?”、“一堵墙对同一个空间可以进行哪些不同的分隔?”、“在一堵墙不同方式下分隔出的空间有什么特点?”等等引发学生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探究兴趣,然后帮助学生了解构成环境艺术设计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在讲析中渗透环境设计与人及自然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对空间的不同分隔与围闭。学生在对功能、结构、形式、材料、风格等建筑设计要素的分析下,对建筑设计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在对建筑空间的基本分割方法的尝试中也就理解了环境艺术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5 设计活动的“动”

产品设计以人为本。在产品设计单元中,以身边熟悉的学习、生活物品为例,尽可能的“挑毛病”。这个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问题越是深刻,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案。以活动贯穿与课堂,评价贯穿与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产品功能及其改良方法的了解,并进行设计实践。让学生在自我、他人、集体的评价中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在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实践中层层深入,感受设计的乐趣。

6 课外延伸的“广”

美术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围绕美术课堂的延伸却是很多。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用艺术手法设计布置教室环境,美化我们的校园。走进学校的每间教室,你总会发现带着不同特点的教室布置。教室是同学们校园活动的主阵地,把它布置得好,大家就会更“爱”它。让同学们用一种别样的语言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学校的家。而学校的板报、教室的板报又形成了校园里又一道风景线。不定期地举办同学们的画展、影展、还有同学们外出春游、各班风采的、开展活动的专题展,每一次展览都是同学们精心设计的,这种展览既展示了学生自己的能力,又吸引了全班、全校同学的注目。这样的环境与氛围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孩子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诱导、美的促进。

导入新课的“趣”、感悟生活的“思”、突破难点的“巧”、理解设计的“深”、设计活动的“动”、课外延伸的“广”。“趣、思、巧、深、动、广” 这六种教学方法,既互相联系,又各有区别。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展开丰富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关怀、友善、合作等人文素养,形成和谐健康的个性。这不正是实现教育理想的追求吗?

上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用性创新 下一篇:生活点滴皆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