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讲练之实词、虚词

时间:2022-09-10 12:37:38

文言文讲练之实词、虚词

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中,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一类词是古今异义词。这类词同音同形,古今意义却不同。词义的变化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词义扩大了。如“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指《尚书》,现在则泛指一切书籍。二是词义缩小了。如“金就砺则利。”这里的“金”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三是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的“卑鄙”指“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有些实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因此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而不能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要根据上下文去仔细体察,辨析其意思,还要注意记忆和积累。只要我们平时加强训练,也就自然能够正确理解,克服望文生义的毛病了。

再者,一词多义现象也给我们理解文言实词增加了困难。对于这种现象,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2)因文定义,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某个词在文句中的意思。(3)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推断其意义。

辨析通假字要从音的假借上入手,所谓“以声求义”。如遇到某个实词按其通常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就可以利用通假字和本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辨析。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但把这个意义放在上下文里讲不通,这就是通假字,本字应该是音同字“早”,在这句话中是“及早”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推断实词词义:

1.根据字形特点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绝大多数汉字本身就是一个词语,汉字的音形义通常有联系。(1)根据形声字推断词义。例如“缟”是形声字,“高”表读音部分,绞丝旁儿表意义,因此“缟”是丝帛、布料的意思。(2)根据会意字的几个组成部分来推断词义。

2.根据意义关系推断。在一定的语言结构和情境中,有些实词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相对相反、同类相关、因果照应等多种联系,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断其意思。根据意义关系推断,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要注意该词语与邻近词语在意义上的关系;在前后句子之间,要注意该词语与其他句子及相关词语在意义上的关系。二是从意思相同相近、相对相反、因果关系、解说关系、话题关系、事理连贯等方面考虑意义联系。

3.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就一个句子而言,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分别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实词来充当;一定词类的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是比较固定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也比较稳定。就句子与句子而言,文言文中还有比较整齐的对偶、对比、对举、排比等句子,这些句子之间有因果、条件、转折、递进等结构与意义关系。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断实词意思。

4.根据语境、事理推断。前面几种推断,都涉及具体语境,但主要是以词语本身、词语所在句子、相关句子为对象来推断其意义。根据语境、事理推断则在上述基础上更多地看词语的某个意思还原到文中时,是否与意义群的意思、事情和常理相吻合。

全面准确地记忆积累,是理解文言实词的基础,但合理有据地推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六种。一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可以从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比如说介词、连词、叹词、语气词就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就是说,处在主谓宾定补状位置的词语,绝对不是这些词。

一般来说,虚词的用法虽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如“先妣抚之甚厚”这里的“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2.看对应位置。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上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一句中“以”和“而”在对应位置上,“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以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3.看特殊标志。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用一些虚词来充当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引议论、转话题、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中的“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4.看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如“吾其还也”一句中“其”表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除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作用外,还应该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了解虚词的变化。变化的情况大致有四种:一是少数意义沿用至今。如“学,然后知不足”的“然后”,今仍作“然后”。二是有的完全消失。如做发语词的“夫”“盖”,起提顿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三是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如“虽”,在文言文里,它既可作转折连词,也可作假设连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只能作转折连词。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选自《泽山杂记》)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固请,约明日还书(一再)

B.生旦往索(早晨)

C.讼于祭酒(打官司)

D.景清倜傥尚大节(注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以子珍秘太甚②即以书还生

B.①讼于祭酒②学于余

C.①即诵辄卷②清即持所假书

D.①特以此相戏耳②不耻相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循寿邑而东三十里为丹水之涯,余幼孤,尝依外父魏氏家读书于其地,凡三四载。逮弱冠,李翁龙门以女妻余,二十余年中,往来问遗,率一岁间,数至以为常。

庚戌春,吾邑奉倩李君之子大木欲从余游,先之以贽,余辞不敢当。继又殷勤造请,余益辞不敢当。然谊不能却,于是皆读书于丹泉之精舍,与余内弟茂原、吾友乾一及儿,五六人相与游处甚欢。

余于身世离合之际,盖重有感也。忆癸、甲之际,余初婚,乾一为龙门公义子,时方七八岁,持饼饵与余嬉也。龙门翁故艰于嗣,是岁始举茂原。又一年,余举儿。方与奉倩读书“六宜堂”中,闻大木亦以是岁举,则冁然喜。谓吾三家游处姻戚略同,又相继有子,愈益心喜相贺。丧乱之余,干戈、水火、流离之变,忽忽遂更二十余年。龙门翁以中年溘焉长逝;奉倩方直中翰,为国家侍从;大木近游太学;乾一、茂原为名诸生;儿子亦能持笔墨与诸君上下角逐;而余遂已四十余,也可胜叹哉。

古君子之欲有为于世也,莫先乎学。学莫先乎知道,尤莫要于及时。昔之学者自八岁入小学,以后其于“六艺”之旨,次第讲明,浸润之以诸史百家,三十前后所学遂以大成,然后出而应国家之务,左右逢源而取之裕如也。今之学者则不然,日役役焉从事于帖括禄利之途,父以是勉其子,师以是训其弟。幸而得者,奉臭腐为珍宝;其不得者,则亦终身于臭腐之内。而于昔人通经学古之义、明体达用之方,白首懵如也,岂不重可哀乎!余也落无成,深悔所学之不得其术,坐销岁月,方思为失晨之鸣、亡羊之补。诸子其亦求昔人之学者,以为学而无贻,余今日之悔焉,则其进未有量已。

(选自《丹泉劝学记》)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率一岁间(大致,一般)

B.吾邑奉倩李君之子大木欲从余游(游玩)

C.是岁始举茂原(生)

D.奉臭腐为珍宝(比喻利禄)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尝依外王父魏氏家读书于其地

②以后其于“六艺”之旨

B.①忽忽遂更二十余年

②而余遂已四十余

C.①龙门翁以中年溘焉长逝

②闻大木亦以是岁举

D.①古君子之欲有为于世也

②昔之学者自八岁入小学

3.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B.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遭受)

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浅陋)

4.下列各句中,黑体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B.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根本)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士兵)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5.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考虑、分析)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D.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拆除)

6.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渡过)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

D.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告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宋何罪之有

②句读之不知

B.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吾恂恂而起

C.①向吾不为斯矣,则久已病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8.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良曰:“长于臣。”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摄乎大国之间

②风乎舞雩

D.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必为汤武笑矣

9.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乃敢上璧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①河汉清且浅

②吾今且赴府

C.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②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

B.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

C.①今肃迎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②秦王恐其破璧

D.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蟹六跪而二螯

参考答案

《文言文讲练之实词、虚词》

1.(1)C(这里是反映情况,争论是非的意思)(2)B(B项“于”,介词;A项①认为,动词;②把,介词。C项①立即,副词;②就,副词。D项①动作偏指一方,译为“你”,副词;②互相,副词)

2.(1)B(游:求学)(2)C(介词,在。A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B项①副词,就,已经;②副词,竟然。D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用在时间词后面,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3.(1)D(鄙:边远的地方)

4.C(兵:兵器)

5.D(除:整理)

6.A(度:越过)

7.C(①表假设,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译为“那么”②表转折,译为“却”。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表修饰。D项表目的关系,译为“来”)

8.A(副词,译为“可要”;②副词,表反诘,译为“难道”。B项表比较,译为“比”。C项相当于“于”,译为“在”。D项表被动,译为“被”)

9.C(都表假设,译为“如果”。A项①才②是。B项①表并列,连词。②副词,译为“姑且”。D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仅用在主谓之间,但不取消句子独立性)

10.A(介词,可译为“在”。B项①介词,可译为“等到”②语气助词。C项①可译为“我”,指鲁肃②可译为“他”,代蔺相如。D项①表转折,可译为“可是”②表并列)

上一篇:文艺随笔的阅读 下一篇:高中语文第二、四册第四单元知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