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探讨

时间:2022-09-10 10:54:08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探讨

摘要: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促进高职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有来自学校、企业、学生、政府职能部门的多种问题,只有对顶岗实习行为进行明确界定,有效地进行管理,多方参与与支持,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良好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断推进,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为高职院校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对接,培养工学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顶岗实习也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2.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走向社会的敲门砖

顶岗实习是介于学校理论学习和用人单位用工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高职院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学到学校老师不能传授的很多知识,也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必然有一定差距,只有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用人单位近距离地接触工作内容,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存在的缺点,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改正和提高。这为学生提供了走向社会的敲门砖。

3.顶岗实习有利于学校教学内容的修正

顶岗实习涉及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任何一方都不是孤立的。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自己,实习单位反馈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学校,学校可以通过实习单位的反馈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够充分,仅认为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的一次实习活动,与在学校的实验、教学活动没有差别。很少有学生将顶岗实习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开始。学生在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后,基本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模式后,学生可能在几天的好奇、兴奋劲之后就会觉得生活的枯燥、工作的单调,会认为自己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别,从而对顶岗实习产生厌恶甚至抵触情绪,最终达不到顶岗实习所预期的效果。另外,作为物质生活已经较为满足的90后高职院校学生,在尚未走进社会之前,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在第一次走入社会后,第一次作为准员工的身份被人严格管束,在思想上可能会出现失落或者无所适从,这是走向社会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适应这种被管理的状态,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学生顶岗实习毕竟与在校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的管理重心也就相应的发生了转移,但学校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学校是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目的。这就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有着必然的不同。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方面的沟通和对接,最终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是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另外,学生的要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也存在差异,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因为待遇低甚至没有发放待遇、期望值过高、工作枯燥、管理严格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安心工作甚至在工作中出现怠工或者各种造成生产率低下或者产品不合格的行为,企业也会因此重新审视顶岗实习。学校所安排的顶岗实习可能将学生分散在各个企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为管理带来了客观上的难处。

3.政府职能部门对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缺位

目前,对于顶岗实习属于学习模式还是属于工作模式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性质也没有有明确界定。顶岗实习虽已成为了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一种学生培养方法,但对这种培养方法中各方的责、权均未明确。顶岗实习中的工资待遇、受伤处理等方面存在真空状态。顶岗实习是介于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一种模式,学生为企业提供劳动,但不能按照劳动法获得报酬,劳动法所规定的工资、社会保险等相应待遇不适合学生。所以,有部分企业利用这个法律真空地带招用顶岗实习学生,并且存在延长劳动时间、剥削学生劳动力的现象。还有部分企业虽然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但安排学生从事与其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毫无益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学校进行管理和指导,但对企业无权进行管理,人社行政部门就算有对企业招用顶岗实习的行为进行管理也没有法律依据。这样导致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维权难的问题。

4.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

顶岗实习是一种很好的学生培养方式,但学校的考核体系与企业的考核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停留在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标准。顶岗实习主体单位在企业,学校只是委派老师进行带队和管理,但学校无法掌控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企业的考核体系可能也不会针对顶岗实习学生,所以,最终顶岗实习的考核可能就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科学的评价作用。

三、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对策

1.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不仅是顶岗实习单位合作方,也是学生的“娘家”。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理顺学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首先,学校应当与顶岗实习单位进行充分的协商,在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签订详细的委派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合同,在合同中,应当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且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难处,将学生的权益保护诉求合理地提出。其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不能撒手不管学生,而是应当委派既有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又有工厂实践能力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沟通,在生活上充当学生的事务长,在心理上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工作上充当学生的师傅。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才能发现学校顶岗实习安排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为将来不断创新顶岗实习工作提供经验。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就业、工作当中。所以,高职院校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的培训和指导,从思想上让学生引起重视,让学生对顶岗实习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长远的规划。另外,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从企业管理体系出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体系应当进行相应更新。高级技能人才应当有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领,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同等重要,所以,高职院校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考核标准应当进行革新,应当加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工作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2.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对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

应当加强对高职院校安排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监管和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应当明确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通过政策、规定的形式界定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待机遇成熟时制定或者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将顶岗实习行为纳入到劳动法管辖范围内,让学生能够享受与员工的同等待遇,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多赢。企业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适合本单位工作的人才,在学生中选拔优秀的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应当得到来自各方的支持

学生顶岗实习看似仅关系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但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应当有来自各方的努力。首先,企业应当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承担的重要主体,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企业应当形成责任意识,有社会担当,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企业虽然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培养人才也是企业的潜在资源。企业所培养的顶岗实习学生应当专业对口,在培养后虽然可能不会留在该企业,但这个培养过程将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工作,企业的工作理念也会伴随学生一辈子。所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顶岗实习的学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资源。其次,家长也应当从行动上来支持学生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应当鼓励学生独立,鼓励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香萍.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南昌

高专学报,2010,(2).

[2] 谢华.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

术教育,2008,(29).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二级学院运行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