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及防治

时间:2022-09-10 10:32:5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及防治

摘要: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介绍了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特征与成因,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探讨了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重点强调了路基沉陷的防治。

关键词:路基;质量问题;防治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公路路基工程具有线长面广、工程数量大而杂、干扰因素多、施工周期长、施工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受到各种自然因素、自重、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路基病害及质量问题,影响路基的正常使用。

二、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特征与成因

1、特征

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2、成因

(1)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人、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

(2)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

(3)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

三、设计方面

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

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定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及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而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四、施工过程控制

1、试验路段

进行试验路段铺筑是为了确定相应土质、填土厚度、压实机械间相互配合的效果及达到压实标准所需的压实遍数,以便指导后期施工。

2、 填土厚度

填土厚度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压实效果。在含水量及压实机械和遍数均相同的条件下,最终密实度随填土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填土厚度和松铺系数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的用土量。施工中应严格进行收方计量,并应随时用钢尺测量松铺厚度并及时进行记录。测量时先将虚铺土厚度在边桩上标记,在装载土方时应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施工。并严格控制每车的斗数。

3、含水量控制

分层分段填土时应采用同一土场的土源。并尽量在短时间内集中填土以实现每个工作段内填土的含水量基本一致。在施工前应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实际含水量.若含水量过小,则应现场洒水,并用平地机随洒随拌。待其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碾压;若含水量过大,则应采用平地机配合推土机进行翻拌晾晒直至含水量达到最佳;若存在“弹簧土”现象,则应挖除换填以免留下隐患。

4、碾压程序控制

应结合土质合理选择压实机械,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的原则进行,并应遵循试验路段提供的数据进行施工。为确保压实质量,应尽量将碾压工作安排在白天进行以防出现漏压和重复碾压现象。

5、坡体稳定性控制

在进行上坡段施工时,应注意保证坡体的稳定性,以免出现欠挖或超挖现象;若需爆破施工.则应尽量采用中小炮和光面爆破的方法,以免大规模爆破导致松散面积过大而形成边坡失稳:若采用机械开挖,则应配合以人工修整;若出现超挖则应采用透水材料进行回填,并按照要求进行碾压。

6、压实度检测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填料选择和压实度控制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选择填料时,首先应对拟定土壤进行分析,待确定土场后应经试验确定击实标准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在压实度控制上,应通过试验路段来调配施工机械以及不同土质和松铺厚度的碾压次数:应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范围,以免含水量过小、土颗粒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而难以挤密,或含水量过大、土体产生流动而出现“弹簧”现象:在进行检测时,应保证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可靠、简便和快速,并随时核准待测土质的相对干容重等,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处理,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土体填筑直至达到路基标准要求。

五、路基沉陷的防治措施

路基沉陷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引起的质量问题,在施工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原地面处理

路基填筑前必须彻底清除地表植被、树根、垃圾和种植土, 加大原地面的压实力度。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暴露于自然环境下, 相对比较松软,不易压实,有的土壤易产生病害,如盐渍土、膨胀土等, 因此必须予以清除。

2、填筑路基前要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工作

做到临时排水系统与永久性排水系统有机结合。施工过程中通过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及时疏散路基范围的积水, 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3、严格选取路基填料, 并控制好填料质量

在填料料场选择时, 除按规范要求的液限、塑性指数、含水量和CBR等指标外,还应根据填料的性质综合选择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砾石类土填筑路基为宜。在路基填筑前必须将料场清除干净,防止树根、杂草、种植土等混填于路基之中。施工中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严禁过湿的土填于路基之上; 且要求不同土质分层填筑,剔除填料中超大颗粒, 以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

4、严格控制路堤填筑工艺

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

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 当原地面纵坡大于l2% 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 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在路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填层厚度,根据不同的填料和场地要选择不同的压实机具。

结论

路基施工质量决定着最终路面的整体质量,在控制路基质量时应认真分析各个质量影响因素,从设计到施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充分发挥现场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施工中随时检测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及压实效果等,以便路基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万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沙庆林.公路压实与压实标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 莫耀贵,黄昭平.影响公路路基工程质量主要因素的预控及控制[J].科技信息,2011.

上一篇:生活废旧塑料与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