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概述

时间:2022-09-10 06:54:15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概述

摘 要: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它打破了过去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做法,试图建立一种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社会主义新理论与新实践。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计划;资本主义;市场;兰格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32-02

市场社会主义是指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等问题的探讨中所形成的将“市场”与“社会主义”联结在一起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认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与社会根本制度无直接的决定关系。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根本手段与社会主义不是根本不相容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就像当今资本主义经济也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计划调节的手段一样。这种把市场和社会主义有机联系起来的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市场社会主义,即一种既不同于市场主导的资本主义、又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主导的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主义模式。

1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早期探索

早在1874年,德国经济家阿尔伯特·谢夫勒(Albert Schaffle)在其出版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一书就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能否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此后西方经济学家以及一些改良主义者也纷纷提出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可以在一起的思想。但是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模式,则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围绕有关“中央经济能否有效运行、社会主义能否实现经济的合理计算”等问题的争论中产生的。伴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和计划经济在苏联的实践与成就,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西方开始广为流传。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家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合理性发起了进攻。他们认为市场是复杂的,想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可能进行合理的经济计算,因此,社会主义的做法最终是行不通的。为了驳斥这一说法,美国经济家泰勒(F.M.Taylor)和波兰经济家兰格(Oskar Lange)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进行经济核算、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了论证。泰勒认为,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可以通过“试错法”即通过反复试验纠正错误寻求正确的方法,来不断地调整价格,直到最终找到一个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达到平衡的均衡价格,也就是达到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市场出清状态,从而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兰格则把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在吸取了市场有助于实现经济均衡的思想以及科学技术尤其计算机技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计划局可以“模拟”竞争市场,通过“试错法”(即通过反复实验,纠正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来寻求经济均衡的观点,论证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可以也能够进行经济核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形成了注明的“兰格模式”。

“兰格模式”是一种“计划模拟市场”的理论模式。该模式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体系的不完全性只存在于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并不存在于生产资料市场。与此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具有双重性,其中消费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关系决定,而生产资料价格则由中央计划部门通过“试错法”模拟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来定价:具体的讲就是,先由中央计划部门制定一个生产资料的“计算价格”,然后企业经理和个人就贯彻与落实这个“计算价格”。在实践中,一旦这个“计算价格”与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不相符合时,就必然出现相关产品的过剩或短缺,这时,中央计划部门就根据企业和个人反馈的相关信息重新制定价格,企业和个人再把新调整的价格加以落实,于是就产生了新的市场需要量和供给量。如此反复试错直至得出一套与产品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社会经济活动逐渐进入到了均衡状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得到了实现。

“兰格模式”是把市场引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去的最早尝试,也是人们后来创建各种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的学说的基础。“兰格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与市场截然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标志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诞生。

2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罗默(John E.Roemer,1945—)在总结共产主义经济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或称为息票社会主义理论。

罗默认为,虽然东欧与苏联的共产主义政权衰亡了,但社会主义并没有灭亡,只不过社会主义需要加以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让市场与社会主义并存,搞市场社会主义。他指出,市场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不是一码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均可应用市场机制。共产主义政权国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取缔了市场。在罗默看来,如果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就不会革新或者企业革新就达不到市场经济引发的那种革新程度。罗默也反对把社会主义与公有制看作是完全等同的或可以互换的概念的做法,他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手段,产品的平等分配制度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他说:“不把社会主义定义为其中只存在着公有制的制度,而把它定义为下面这样的制度才是有用的,在这一制度中,存在着把集中起来的利润或多或少地、平等地在全体人员中进行分配的制度性保证。” “社会主义植根于平等主义,而不是植根于被社会主义者担保为实现平等主义的手段的公有制。”既然私有制是造成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不公平现象的根源,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又是导致当今共产主义经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应该是既不要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也不要共产主义的计划经济,而是要把过去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把市场机制和公有制结合起来,用市场机制来确保经济效益;用平均分配制度来保证社会公正。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平等主义。

为了论证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罗默还设计出了被人们称之为“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或“息票的社会主义”模式。在这种社会里,“政府在国家企业内把有价证券的股票分给每个21岁的年轻成年人,并允许他们在有生之年愿意时对他们那份股票进行交易;他们将收取他们的有价证券赋予他们的红利,但不允许他们把股票兑换成现金。死亡时,他们的有价证券回归公共财产。”由于禁止在股票市场进行现金买卖股票,这就避免了少数人通过大规模现金收购股票的行为而控制企业所有权的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市场社会主义中,小型私有企业可以存在但必须受到国家的控制和监督。一旦私有企业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或者企业的创办人去世,国家就要在赔偿的前提下对企业实行国有化,然后国家再把企业的股票在一般公众中进行重新分配。国家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这种干预主要通过国家操控利率影响投资方向和投资构成来实现,即国家对不同的产业部门实行不同的利率:对那些需要限制的产业部门,由国家银行以较高的利率对之进行贷款;而对那些需要发展的产业部门,由国家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对之进行贷款。

西方社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但是,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试图在脱离特定环境条件谈论社会平等,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进行改革过渡到社会主义,说明了它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48-549.

[2][美]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17.

上一篇:论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药品营销 下一篇:政府财政科研投入对技术创新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