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残损木构件常用修缮方法

时间:2022-09-10 06:13:12

浅谈残损木构件常用修缮方法

【摘要】根据建筑遗产的保护原则, 结合丘浚故居修缮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古建筑的文物的价值、保持现状与恢复原状问题、新技术在古文物修缮的使用问题,重点对残损构件常用修缮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原则;木构件修缮;丘浚故居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丘浚故居修缮工程内容概要

1.人物生平

丘浚(1421—1495),字仲深,明代琼州人。“理学名臣”是明朝皇帝御赐丘浚的容衔。丘浚不仅是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观点的学者。

2.故居概况

丘浚故居位于金花路三巷9号,现存“可继堂”和前堂两进,前堂面阔3间,进深4椽,单檐硬 山式简板布瓦顶,通高4米,可维堂面阔3间,进深13椽,单檐硬山式简板布瓦顶。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

3.文物价值评估

历史文物价值

故居的可继堂、前堂是琼台丘氏祖宅中的核心建筑之一,其祖宅的大部分虽已不存于世,但作为创建之初的主体建筑原物,作为海南现存已知时代最早的仅存的两座明代木结构建筑和由此组成的明代民居院落。

传统文化特性

作为一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丘浚故居所反映和传递给人们的琼台丘氏族人在民居建筑上所寄托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人生哲学观念,是值得倍加重视和深入探究的。正是丘浚故居的特有生活氛围和故居建筑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财富,对养育和造就遐迩闻名的“理学名臣”丘浚起到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教育功用

丘浚故居可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基地,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丘浚故居可以作为接近历史文化名人、了解古代社会的有效途径,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可以作为跨越时空,感受古代生活氛围的实物场景。

二、建筑遗产保护原则在工程中的应用

1.关于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目前,在古建筑维修中往往对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认识不足,常有任意更换构件,甚至改变建筑物原有的形制、结构等现象发生,从而造成对文物的破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①把文物建筑与现代建筑等同看待,以求焕然一新和一劳永逸,从而大动干戈。②认为古建筑的修建年代越早越有价值,因此在修缮时往往把建筑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制作工艺人为地统一到始建年代的状况,从而造成对其后重修的古建筑的破坏。③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迷信,滥用新材料、新技术。这几点归结起来,就是缺乏对古建筑文物价值的全面的认识。

2.整旧如旧还是整旧如新

2.1对古建筑进行整体装修,使之焕然一新,这是封建时代修缮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古建筑由于某种需要而被装修的“焕然一新”;这实际上是对古建筑的破坏,严重损害了其文物价值。

2.2新更换的构件应该适当作旧,以求得与周围原有建筑的协调。但应当通过建档、立碑等方式加以说明,构件本身也应具有某些不太显眼的标志。作旧时还应注意不可改变构件原有的质地。

2.3为了保证古建筑的安全而增加的保护建筑或构件,一般不需要作旧;不过这些附加建筑或构件应力求与其所保护的古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不要造成对古建筑的环境风貌的破坏。

三、丘浚故居工程木构件修旧补残方法总结

1.截巧墩接法

此法主要用于因日久构件朽坏,或因白蚁蛀虫出现柱根(或柱子下半部)中空部位的修补加固。如前堂明间南侧中柱,柱子下身高60厘米高的范围内出现了因白蚁蛀蚀而内部中空,仅剩柱壳的残损现象,但柱子上部保存尚好。施工时将柱根朽坏中空部位截去,而以同样规格的优质短柱予以墩接加固。二者交接榫卯采用改良优化的巴掌榫搭接。其构造做法为柱子上下两段,以耳榫定位卡结,暗楔固定咬合,并辅之以环氧树脂粘结,其优点是连接坚固耐久、抗位移、无需外加铁箍约束。

2.填充补强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因构件内部年久腐朽或因白蚁侵蚀筑巢耳出现内部中空病害的修补加固。施工时,需要先对柱身或檁身的中空范围进行仔细复查,准确掌握残损病情,然后选择便于施工又不会给构件主要受力部位造成明显损伤之处开口,以便清除蚁巢,灭杀白蚁。进而用优质佳木填充中空,再以环氧树脂粘接灌缝。待固化稳定后,在构件躯壳与内心之间钻以小孔,加设木梢或竹钉使二者紧密锁结并连为一体,共同受力。最后封闭切口,贴补看面,刨削令平。其优点是,通过填充补强,使许多即将废弃的文物残件有效的恢复原有生命力和承载功能,并保存沿用下去。

3.剔朽嵌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建筑构件外部风化,腐朽面积较大,外表成沟槽,或因木材疤节、蚁害等原因出现孔洞等残损病状的修补加固。施工时采取的修补措施是首先剔除沟槽内部的糟朽木质,其次是根据沟槽创伤部位形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嵌补件的规格和形状,然后进一步设计出嵌补件与构件沟槽交接咬合部位的榫卯形制做法。待完成了白蚁灭治处理后即可实施嵌补修复,修复时辅以环氧树脂粘接措施和木钉固定措施。经这种修补加固方法加固后的构件的特点是即便数十年后环氧树脂因老化失去原有粘接力,嵌补木件由于暗设榫卯与构件主体构为一体,也不会脱落松散。

4.榫卯接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大木构件首尾和构件端部榫卯因残损或折断而无法承担原来结构功能类构件的修复加固。在工程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接补做法:对于檁枋类构件来说,大多是采用半银锭榫卯进行连接的。如果构件开阴卯的一端出现开裂或损坏,可以局部贴木修补。如果构件开阳榫的一端出现折断或损坏,则可视情况实施接补或直接将阳榫去掉,也改为阴卯,然后在一对阴卯之内另设双银锭榫将两个构件拉接为一体。对于梁栿类构件来说,如果是梁之首尾入柱榫头损坏或折断了,课采用干燥的硬木,在原来榫头位置设暗卯,用双榫头双夹板式组合榫卯进行接补,并辅之以环氧树脂粘接加固。如可继堂明间南侧西乳栿端梁缺损长度近60厘米,则可采用榫卯拼接、环氧树脂粘合、外加铁活固定的办法进行接补。工程实践证明,此种方法成熟可靠,效果很好。

5.补残修复法

在前堂、可继堂的结构细部,因年久失修或疏于管理,有许多部位出现了诸如斗耳缺失、耍头无存、雀替不全等残损现象。对此,具体做法是,根据同类残损构件的规格尺度、图案形制、工艺做法,原样复制所残缺部位,用榫卯结合与胶粘结合双重连接方式,使其复原再现与原构件上,从而形成完整的结构造型。

四、小结

从古建筑修缮实践的积累中体会到,古建筑中的一个损伤症状要由几个工种的配合,进行多个部位的修缮施工,才能消除症状,治愈损伤。普查可通过观察、测量、探查等多种手段对古建筑损伤状态进行记录、分析,找出造成损伤症状的真正病因,这是普查的关键。所以我们在普查过程中要全面、仔细记录各种损伤状态和数据,并认真整理,为确诊病因提供依据。修缮方案尽可能做到“标本兼治”,既能根除损伤病因又能消除损伤症状。

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每一个古建筑修缮工作者来说也很重要。具有丰富经验的积累,便可通过古建筑损伤症状的现象,较为准确分析、推断出损伤症状的病因,制定的修缮方案更合理、更完善,更具可实施性,消除病因的方法更有效。本人认为,从事古建筑修缮工作离不开实践,丰富经验的积累多来自于修缮施工现场,付出才有回报。

参考文献

[1]《自然环境与中国传统民居构筑特征》 王文卿 周立军 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

[2]《杭州明代民居初探》 高念华建筑历史与理论 第六七合辑

[3]《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保护与维修》 祁英涛 古建筑论文集

[4]《山西传统民居及保护对策》 严纪臣 杨平 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

[5]《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 王天 文物出版社

上一篇:建筑装饰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建筑楼面裂缝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