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教学中的思考

时间:2022-09-10 05:57:31

浅谈计算教学中的思考

记得曾有一位名人讲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是啊,凡事都得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平时不受关注且微若沙砾的细节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同样,计算教学如果能注重平时细节教学,那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将大大的提高。那该注意哪些细节教学呢?

一、倡导情境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那么,对于枯燥的计算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减法”时,我想,如果有学生不仅在课中能主动参与学习,课后仍能自觉地继续做多位数减法的题目,把枯燥的数学玩起来,那么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就会淋漓尽致地展现无疑,做数学的意识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能够充分熟悉教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得找准计算课怎样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认识到这些,对我们思考该创设怎样的情境会起到很大的帮助。那么这节课我们可以结合五年级的“数字黑洞”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课件出示大头儿子将要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产生一个问题:“万一我把密码忘了,怎么办?该设计什么密码好呢?”此时,小头爸爸说:“我们玩个游戏吧,做完游戏,你就知道设计什么密码好了,即使忘记,也能很快的找到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真有这么神奇吗?蠢蠢欲动地进入探究规律的学习中去。

这一设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其主动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再加以适时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为这节枯燥的计算课增添了活力。

二、实现“动”态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要实现学生自觉主动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地“动”起来。

计算教学中,技能目标是让学生能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关心的往往只是最终的答案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学生错误的原因。为此,我们在新授课时多留些时间让学生 “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真正使课堂“动”起来,在接触新知识时就将错误的病根解决。

例如在教学“简单小数加减法”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加减法,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之前可以让学生先练习整数的加减法,再独立尝试新知,交流算法分析算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让一部分做错的同学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然后进行巩固反馈练习,观察比较得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提升练习得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如此,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眼、口、手、脑的并用,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尝试、观察、探索、验证等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会“做”计算题。只有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会“活”起来,数学知识才会变得简单,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追求反思学习

人类的成长与进步在于不断的反思进取。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同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反思,就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学会主动学习数学,沟通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计算中产生错误,还需反思计算的方法,反思错误的原因,目前有一部分的教师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采用题海战术,这种行为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它忽视了学生反思自己错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牢固地掌握计算的技能。

反思评价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肯定无疑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一旦教师评价适当、适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枯燥的计算课学生也能认真学习,对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起到的更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英语学科中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下一篇: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