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特点及审理

时间:2022-09-10 05:55:52

浅谈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特点及审理

摘要:当前,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呈上升趋势,出现了未成年人致人伤害案日趋严重,新类型、复杂案件增多、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的特点。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侵权损害案件,是我们司法工作者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处理侵权案件时应遵循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大小与赔偿责任承担的因果关系,对全过错方或部分过错方,分别确定赔偿责任大小的同时,还应考虑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原则进行处理。对于此类案件,可分别依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进行处理,赔偿的数额应酌情,不宜过高,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合理、合法的原则。

关键词:侵权 精神损害赔偿 特点 审理

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加害人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造成财产损害或某种特定的非财产利益损失,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损害赔偿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为此种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诉请以民事责任作为权利保障的民事纠纷案件。[1]当前,法院受理的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数量在民事审判中仅次于离婚、债务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赔偿案件包括损害财产赔偿、损害人身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三个方面,都关系着公民的切身利益、处理时比较棘手。因此,了解和掌握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特点及审理方法对于从事司法工作非常必要。

一、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愈来愈复杂,有0许多新的特点:

(一)引起纠纷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违反法律和规章、实施侵权行为的结果。具体原因则多种多样,有非法长期扣押他人生产工具,私扒他人住宅,侵吞罪犯合法财产,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等等。

(二)损害人身和未成年人致人伤害突出,新型复杂的赔偿纠纷逐年增多。近年来,新型复杂的纠纷不断涌现。如: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地下施工致人损害、侵害名誉权、著作权侵权、入学通知书迟送或误送、人身保险等引起的赔偿诉讼。

(三)造成的后果严重。损害赔偿纠纷,不仅使受害人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有的直接危害人身健康,造成一些受害人身残力衰,使其亲属背上沉重的负担。

(四)审理难度大。l、案件受理多、审判压力大。2、事实难查,责任难分。3、赔偿范围不明确,赔偿标准难确定。因此,损害人身赔偿数额不好确定,受害人往往要求过高,而致害人主张赔偿就低计算。双方争执不休,影响了办案进度,加之损害人身赔偿标准无成文法规可循,对赔偿的范围缺乏统一标准,增加了审理的难度。

二、确认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适用的赔偿原则。

(一)过错责任以全部赔偿为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精神,一方面在于制裁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于补偿受害人所蒙受的损失。全部赔偿指的是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大小应以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是全部过错在加害一方的,要负全部赔偿责任,全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包括受害人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二)无过错责任以适当赔偿为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思想,不在于制裁行为,而在于合理分配不幸损害,就不应全部赔偿,而应适当赔偿,否则就不公平。无过错责任原则解决的是特殊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归属问题。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特殊侵权损害,适用无过错原则。

(三)考虑行为人经济状况的原则。审理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如果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好,有赔偿能力,就应依据上述原则赔偿。[2]如果行为人的经济状况欠佳,依据上述原则赔偿后会使行为人及其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或者暂时无力赔偿的,则应适当减少直至免除行为人的赔偿责任或者分期偿付。

三、如何审理好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一)审理损害财产赔偿案。

损害财产分为侵占财产和损坏财产两种,侵害的客体是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法律除有特殊规定以外,无论是对公民的合法财产,还是对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的侵害,受害人都有权请求侵权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致人损害的加害人则有义务给予相应的赔偿。赔偿可以采取三种方法:1、返还原物、恢复原状;2、实物赔偿;3、赔偿损失。在原物没有损坏、或者原物经过修理可以恢复原来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责令致害人返还原物,对受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损失多少由致害人赔偿多少;或者经过修理、重新使原物恢复原状的,由致害人负责修复、恢复原状支出的费用由加害人负担。[3]赔偿方法的采用顺序,首先应当考虑返还原物和恢复原状,这两种方法不能实现时,才考虑实物赔偿或折价赔偿。既然是恢复原状,就应以“原状”为标准,标准过低,难以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二)审理损害人身赔偿案。

损害人身赔偿是指侵害公民身体健康、生命权这些物质性人格权所应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它分为致伤、致残、致死三种类。审理损害人身赔偿案,应注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充分调解、促使原、被告达成公平赔偿数额的协议,对达不成协议的,即考虑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又考虑致害人的偿付能力,依法下判;对未成年人确已造成他人伤害的,责令其监护人负责赔偿责任;对单位有过错的,责令单位亦适应给予赔偿,解纷息讼,促进安定团结。人身损害的具体赔偿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1、对一般伤害的赔偿,其赔偿范围,基本上应当包括医疗费、误工损失、专人护费、治疗所需要的交通费、住宿费等,也可以考虑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等。2、对致人残疾的赔偿:除对医药费、住院费、误工工资、护理工资以及交通、住宿费等按一般伤害赔偿标准处理外,还应考虑生活补助费、特殊医疗费、伤残用具费、致残的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费等。3、对致人死亡的赔偿;受害人不仅要赔偿对死者的医疗费和丧葬费,还应承担死者医药费、丧葬费以外的赔偿,即死亡补偿费和被扶养人生活费。

(三)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害人不法侵害了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或者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或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受严重损害的,自然人死亡后,被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以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的;非法利用、损害、侵害遗体、遗骨的;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品。[4]

总之,赔偿的标准过高,不仅公民负担不起,而且可能引起人格商品化的倾向。标准过低起不到补偿、抚慰、制裁的作用,甚至会使人格“贬值”。

参考书目:

[1]《中国损害赔偿全书》作者唐德华(中国检察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选篇》

[3]《民事审判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吉林人民出版社)。

[4] 《人身伤残鉴定与赔偿指南》(人民法院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教师的表扬对学生的重要性 下一篇:新课程 新理念 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