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科技创新上不要大包大揽

时间:2022-09-10 03:48:24

政府在科技创新上不要大包大揽

“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这原本是我国的优势,但在市场竞争中过多强调政府的作用,效果会适得其反。”

一个国家要秀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力做后盾,而科技创新就是社会发展最强大,也是最好的推力之一。但是,仅凭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能担当起全部创新的重任吗?答案是否定的。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两会上谈及“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时指出,由政府主导创新的出发点是错误的,在政府“搞项目”的思维下,搞出的往往是平庸的企业。

徐冠华的话很直白,很简单,却直戳中国式创新的严重弊端。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但政府管理至今并未完全脱离计划体制的轨道,现在是,哪个领域赚钱,政府都要染指,结果喂饱了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却一再被挤压。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中小企业家跑路的消息更是屡屡见诸报端。

由于严重的体制病在身,大型国企享有很多的政策倾斜,亏损了国家买单,赚钱了则悄然自肥,这就导致它们游离于市场规律之外,先天缺乏忧患意识。因此,很多国有企业营收在全球排名靠前,在国内市场却只能偏安一隅。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百强企业中有2/3以上的企业缺乏创新,而这些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

凭借特有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在自己的领域缺乏充分的竞争,不用担心自身的产品以及服务,沉迷于旧有的技术,只知道按部就班,企业内部充满惰性,排斥创新,更没人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与风险。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致命伤,也是很多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所在。

而中小企业则不同,它们面临严酷的生存环境,不创新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也逼着它们一往无前。因此,政府必须扭转思维,将中小企业作为国家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支撑点来看待。事实上,很多伟大的创新都来自于中小企业,微软、苹果和惠普等世界级IT企业,也都是从车库中的微型企业发展而来。

反观中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比越来越重,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国有企业的强大与市场竞争力无关,也不是技术武装起来的结果,这种强大有很大的泡沫成分,是见不得光的。而政府靠垄断获得了丰厚利润,与民争利,这种导向性错误,导致人才大量流向国有企业,而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最急需大量人才与创新的新兴行业,则遭遇了人才困境。

有人认为,现在国企将触角伸得越来越远,其中固然有利益的因素,而这需要政府来调整。如果政府调整不了,就算不上强有力的政府,而只是一个不合格的政府。当然,打破利益格局必定会得罪一些人,甚至会得罪一些部门,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管理阶层不应该妥协。

在某种程度上,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成了经济和政治制度创新的绊脚石,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政治体制创新能力的缺失和社会的脱节,最终面临大的危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国有企业兵强马壮而感到乐观。

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国务院总理曾多次呼吁企业要创新。在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但遗憾的是,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甚至被指不靠谱。去年,宁波市政府就荒唐地提出计划,要斥资5000万元,花5年时间来打造10个“乔布斯”。而像宁波市政府这种拍脑袋决定意识的行为,在我国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他们以为政府花钱就可解决创新问题。

事实上,政府的揠苗助长行为,根本无益于缓解当前的困境。徐冠华就批评指出,由政府出面来打造“乔布斯”本身就不科学,政府造不出“乔布斯”,只有市场环境才能创造出来。这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模式,丢弃落后的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管理方式,按市场规律办事。

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这原本是我国的优势,但在市场竞争中过多强调政府的作用,效果会适得其反。徐冠华就针对政府目前的行为提出了一个“蘑菇理论”,即政府创造一个环境,有了一定的空气,有了一定的水分,有了一定的湿度,蘑菇会自己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的是营造一个生态,有了好的生态,土地上自然会枝繁叶茂。此外,战略规划也很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朱燕来在两会上也指出,政府应重新检讨自身角色定位,尽快从一些经营性领域退出。通过在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帮助为大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不是自己“跳进来参与”。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企业具备创新优势,各级政府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着力于创新环境的培养,停止对市场领域的过多干预,只有经过市场磨砺与洗礼的企业才能走出去抢市场。

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面临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资金短缺等问题,很多中央政策一到了地方就变了样,得不到贯彻执行,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度关注和着力去解决。政府在做决策方面,不应该存在私心,应该出台更多鼓励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在市场中优胜劣汰,这样中国的科技创新才能大有可为。而不打破国企的垄断,不让中小型企业有自由成长的空间,中国的科技创新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上一篇:南方谈话留下的遗憾 下一篇:不要以国家名义损害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