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

时间:2022-09-10 03:2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疏肝健脾解毒汤;中西医结合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存在疗效不够满意、复发率高及有的药物毒性较大和药价昂贵等问题。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具有潜在优势。回顾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54例患者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病程5个月~11年;临床分为轻度10例,中度41例,重度3例。实验室检查:HBeAg阳性41例;HBeAb阳性3例;HBV-DNA阳性43例;所有患者ALT均升高;TBIL>17.1 μmol/L者42例。

2 治疗

2.1 治疗方法

常规应用凯西莱注射液200 mg,加入10%GS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4周;以后改为凯西莱胶囊口服,每次200 mg,3次/d,连用8周。另加服自拟疏肝健脾解毒汤,基本方:黄芪30 g,白术12 g,白芍15 g,茯苓15 g,陈皮12 g,酒大黄15 g,苦参30 g,枸杞子30 g,当归15 g,柴胡12 g,1剂/d,水煎分2次口服,连用3个月。在治疗期间除一般支持及对症治疗外,未加用降酶、退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药物。

2.2 观测项目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纳呆、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尿黄赤、黄疸、肝脾肿大等,并检测肝功能。

2.3 结果 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见表1; 肝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见表2;治疗后HBVM阴转情况,见表3。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是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加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嗜酒无度,劳倦内伤及瘀血等因素导致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亏损,而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证,是一个邪正相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疾病。自拟方中黄芪甘、微温,入肺脾两经,能益气健脾、补虚扶正,更加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益气,利水渗湿。柴胡、白芍、枸杞疏肝理气、益肾补肝、清热解毒。大黄味苦寒,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之功效,酒用更增其活血化瘀、疏肝通络、解毒之功,并缓其通泄之力;当归活血化瘀;苦参清热利湿解毒,三药合用既能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亦能祛邪解毒。众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扶正祛邪,解毒化瘀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抑制肝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对HSC增殖和胶原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总胶原及Ⅰ、Ⅲ、Ⅳ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1],亦有明显的抗肝损伤作用,可降低CCL4、D-半乳糖、醋氨酚造成的肝损伤引起的GPT、MDA(丙二醛)的升高,可升高谷胱甘肽血清量[2]。大黄具有抗肝损伤、退黄降酶、清除免疫复合物积聚及其损害作用[3]。枸杞子等具有明显的调节免疫、保肝、抗病毒作用[4]。苦参的苦参碱,具有抗乙肝病毒、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等作用[5]。另外,凯西莱可使肝线粒体中的ATP酶活性降低,亦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与某些自由基可逆性结合,在体内形成一个再循环的抗氧化系统,从而改善肝功能。综上所述,中西药并用,可有效改善肝脏功能,达到治疗之目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参 考 文 献

[1] 黄贤,戴立里.黄芪与肝纤维化的研究.医学综述,2004,10(5):281-282.

[2] 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6):453-456.

[3] 高寿征.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26-444.

[4] 胡国俊,白惠卿,杜守英,等.枸杞对T、B淋巴细胞增殖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调节作用.中国免疫学杂志,1995,11(3):163-166.

[5] 余鑫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医学继续教育系列丛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活血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下一篇:妇科腹腔镜Ⅰ类切口手术的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