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0 02:51:19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背景及意义,结合学院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情况,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具体做法,对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地和订单培养、建立企业“冠名班”等形式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面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网络技术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谷保平(1973- ),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和数据挖掘;郭红艳(1975- ),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和职业教育。(河南 郑州 45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KL-2013-598)、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高职科研项目2013年重点课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ZD2013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26-02

一、背景及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从宏观发展到中观和微观,其中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校企合作,只有开门办学、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发展好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出路。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现实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适应期较长,缺乏团结协作能力。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最终确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应寻找可以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学院网络技术专业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开拓校企合作的新途径。近几年,随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和加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探索和总结了部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要把网络技术专业办出特色,就必须走出校门,勤于调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是市场、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从市场和企业调研入手,改变学校闭门办学的方式,贯彻工学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实地调研,确定网络技术专业基本专业方向(建网、用网和管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组建的基本能力和网络维护的基本技能,能胜任综合布线、网络施工、局域网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对网络技术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了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网络技术专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公司或企业老总、一线工程师、项目经理和专业团队教师组成,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和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工作平台。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每上半年都进行行业、市场、企业、专业的调研分析,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集中讨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实用性知识。

2.校企交流,共建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构建双向交流平台,以项目合作形式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定期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技术交流,参与企业项目。通过实践,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3.校企联动,共建专业课程。当前,网络技术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智能终端的用户数量逐渐超过计算机终端。为使课程设置紧跟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要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网络专业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互动共建专业课程。“网页设计”课程最初的教学环境采用Dreamweaver,通过与行业专家交流,内容更新为html+div+css,又添加了html5和wap网页模块。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Andriod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日益广泛,新增了“Andriod软件开发”课程。

4.资源共享,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硬件条件、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办出特色专业、提高首次就业率的重点。近年来,网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校内,建立了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和网络安全等多个实训室和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工作室;校外,先后与郑州、上海和北京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向心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拓普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央邦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基地每年都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5.订单培养,共育优质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比较基础,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会导致学生进入企业需要一个过渡期,如能在校内进行提前培训,学生进企业后的过渡期将大大缩短。在第五、六学期,企业可以通过面试选拔学生组建企业冠名班。通过几年来的合作,网络专业已建立多个企业冠名班,进入相应企业实习、就业,入职率达百分之百。

三、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一个人的暖风景(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