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10 02:21:24

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影响分析

【摘 要】 外部审计模式伴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基础。文章就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对外部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审计成本、审计效率、审计范围、审计方式与审计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影响

随着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日益完善,内部控制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继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颁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后,200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披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实施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内部控制发展阶段伴随着不同模式的外部审计制度: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为最初阶段,审计为查账的初步抽样审计;制度化的内部控制阶段审计则从初步的抽样审计发展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结合统计抽样方法的抽样审计;当内部控制处于结构与要素阶段时,审计则发展为建立在内部控制可信前提之上的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当被审计单位建立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可以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及会计数据记录和会计报表数据加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错弊,从而减少会计报表的误差,降低报表出现严重失误的可能性。对于审计师来说,通过对内部控制评审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和范围,减少了取证的盲目性,在审查会计报表时,审计人员可以依靠内部控制而不致出现大的审计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内部控制可信度低,那么控制风险就较高,则审计师需要较多的实质性程序以降低检查风险;反之亦然。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

二、内部控制对审计重要性的影响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在固有风险和审计程序一定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可信度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则重要性水平越高;内部控制可信度越低,审计风险则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凡是内部控制系统中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环节设置很不健全、关键控制环节的某些控制措施设计得比较薄弱、某些控制措施未被执行或执行不力以及内部控制功效不强的业务和资料都是审计的重点。

三、内部控制对审计成本的影响

合理的审计程序是审计成功的保证。新审计准则要求必须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分两个层次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框架及其在重要交易流程中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测试的实施使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更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在保障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审计成本的目的。如果被审计单位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应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料,而不需要亲自搜集资料,从而节省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

四、内部控制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审计的过程就是在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据此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如果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其财务信息客观真实的可能性就会更高,审计人员抽查的资料就会较少,审计人员核查资料的时间相应也会有所减少;反之,则审计人员就要抽查较多的资料,甚至进行详细审计。可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

五、内部控制对审计范围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存在与否,对审计范围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被审计客户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否,与其是否存在一套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且有效执行有着相当程度的因果联系,如果审计过程中能先行确定一个被审计客户的内部控制良好,便可相应地缩小审计的范围;如果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时,则应当扩大审计范围。

六、内部控制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审计服务是一项经济活动,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理性经济人,也要追求利润。因此,审计工作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内部控制的存在则为此提供了条件。原因在于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排除各种偶然因素对财务信息的影响,防止和及时发现舞弊行为或技术性错误,使各项业务活动的发生和财务信息的产生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从而为抽样审计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保证了抽样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审计工作也从对大量会计资料和原始凭证的仔细检查,转变为主要依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审计方式迎来了一次重要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内部控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审计目标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最初目标是查错防弊,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师职业界、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逐渐认识到防止错误和舞弊是管理层的责任,而且错误和舞弊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有效控制的,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而不是审计人员的职责。由此,审计的目标转换为鉴证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

小结

企业其实就是一组契约组成的集合体,不断提高企业治理效率,降低成本是实现各契约方利益最优化的主要路径。外部审计作为企业契约方的组成之一,内部控制健全与否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需要也非常有必要建立健全适合其本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成本,达到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鹏.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58-59.

[2] 吴晓燕.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局限及改进方法[J].财会通讯,2007(4):54-55.

[3] 刘蓉.审计准则中有关内部控制的新规定对实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8(7):68-69.

[4] 吴琦.内部控制制度与审计风险[J].江西审计与财务,1999(6):14-16.

[5] 陈瑜.论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其对审计的重要性[J].广东审计,2000(9):34-35.

[6] 王骊,蒋蔚.论内部控制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系[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12):4-7.

[7] 王卫星,李晓仙.内部控制与审计[J].当代财经,2002(10):77-79.

上一篇:券商老总挪用公款炒股案件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文... 下一篇:东莞风险投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