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9-09 09:32:03

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 教育部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带给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关注并研究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素质 培养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伴随学生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他们作为教师里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所以,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导师,不仅要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成长规律,而且要加强自身锻炼,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地提高心理素质。

一、辅导员心理素质现状

总体上来说,大部分辅导员心理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多数辅导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社会的期望值较为合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他们也善于处理学生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辅导员在努力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其中之一,就是心理素质不够过硬,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倦怠,缺乏热情。大部分辅导员刚参加工作时,雄心勃勃,相信自己可以在工作上大展拳脚,充满了激情,但是在同一岗位上时间过长,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时,大部分都比较琐碎,所以,部分辅导员会出现工作新意缺乏、热情减退的情况;还有些辅导员达到一定年龄后,职务和事业都没有突破,特别是看到与自己经历差不多的人一个个被提拔重用,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发展,因而就会出现怨天尤人,情绪波动大,工作倦怠,得过且过,被动应付等现象。

2.心理焦虑,缺乏能力。绝大部分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在面对一些非常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开展,再加上有些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或者性格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人际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或者性格过于内向等,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教师层次日益提高,部分辅导员会产生“能力恐慌”的情况。因此,辅导员在压力面前会产生种种焦虑,比如角色焦虑、工作焦虑、人际焦虑等等。

3.心理不平衡,缺乏理性。有的辅导员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不能有效地缩短事业期望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而产生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有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承担责任大,付出辛苦多,付出应该有更多回报,一旦期望不能如愿,便产生心理或心态失衡。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调节,就可能影响情绪,影响工作的效率,进而产生离职或转岗等念头。

4.心理浮躁,缺乏方向。因为专业设置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开设辅导员这个专业,大部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都是其他专业的人员,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或者是艺术类等,所以说,这个工作的从业人员――辅导员,几乎没有专业对口的,也就是说,一旦从事辅导员工作后,很大的可能是要放弃自己原来的专业,而这些对于个人的发展、职称的评聘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部分辅导员不安心工作,一心想走,而这样势必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5.心理不成熟,缺乏经验。部分辅导员相对来说认知阅历浅,做事经验不足,忍耐力差,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面对问题时容易走极端。主要表现:一是自我封闭。不愿与领导、同事及学生有效沟通。二是患得患失。在领导面前小心谨慎、唯唯诺诺,怕得罪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前途。三是以邻为壑。由于各校辅导员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和比较,容易导致辅导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四是自我放纵。面对建议或批评,缺乏忍耐,置若罔闻,消极回避,我行我素。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维护

1.培养工作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辅导员只有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兴趣,才会对其职业活动和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具有了浓厚的职业兴趣才会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热情,才会更加以积极的态度从业和敬业,才会更为热情广泛地接触、了解、帮助、启迪受教育者。所以高校应在培养辅导员兴趣方面多管齐下,以浓厚的职业兴趣催化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积极主动地接受职业角色的责任要求。使之与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达成相对和谐统一,通过整体的、动态的、多维度的思考和判断,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进而达到应有的职业兴趣和要求。

2.培养良好的情绪。

辅导员要想培养良好的情绪,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对于生活事件的正确的、理性的态度,包括对自己教育对象的态度、对自己利益得失的态度等。此外,辅导员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面对客观压力,要学会积极的应对,合理地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要注意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养成开朗的性格。遇事保持冷静,思考并采用较好的方法对对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迎刃而解。相同的外界刺激给人造成多大的压力,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决定的。抗压性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

3.处理好各种关系,扮演好多重角色。

辅导员是高校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是学生生活的朋友,更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是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协调者,还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管理者。他们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由于不同的角色存在不同的期待,因而在现实中,他们容易引起角色失调。比如当管理者角色突出时,他们往往很难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当朋友色彩过浓时,教师的威信又很难维持。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该给自己定好位,找到一个临界点以取得角色的平衡,从而灵活地处理各种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尽量做到既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能保持适当的距离。

4.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不仅要有单独作战的能力,还要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很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所以,处理好与同事、学生、领导的关系,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个体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游离状态,容易导致焦虑的发生。要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要善于与人沟通,以诚待人,不丧失自我的同时又不标榜清高。一旦心理有了“疙瘩”,就应尽可能地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或及时找领导疏导,以尽快摆脱困境。

参考文献:

刘娇花.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与调适[J]教书育人,2007,(18).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提高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