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培养探究

时间:2022-09-25 01:41:18

【前言】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培养探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及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德育工作应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保证大学生的...

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培养探究

新时期社会的变革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荡,人们的道德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情况也反应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淡薄、公德素养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求职和学习中比较急功近利等等。而究其原因,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低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近年来,专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如社会学的角度、受教育者角度、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寻找解决策略,然而从道德教育的施教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角度论述的还为数不多。本文从高校道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德育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力求从该角度为解决高校德育实效性较低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的重要性

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智力、知识和经验把握、引导和控制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并使之符合德育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原因的判断能力、策略的选择能力等等。高校辅导员作为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教师,其所具备的德育能力对保证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德育能力是高校德育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

高校德育的目标是高校通过实施德育,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达到高校德育实践的预期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世纪的首要任务,它要求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强化德育教育措施、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充实和调整德育工作的内容、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祖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而要实现此任务,就必须保证高校德育工作顺利推进。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及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德育工作应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保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都迫切需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才能把高校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也才能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2.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德育能力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保障

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与大学生联系最多、最频繁、最深入,是学生德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格品行素质的塑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师,辅导员自身的道德素养、人格魅力、理论水平及德育能力,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辅导员优秀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和全面的工作能力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只有全面拓展工作能力,才能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向导、生活辅导、行为督导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

3.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德育能力是解决目前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重要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实效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德育实施的现状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的内心需求;重行为表现轻情感的发展;重灌输轻交流,造成了德育针对性弱、实效性差的后果。一些学生道德品质的滑坡往往是因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如果还是用以往那种一味的说教、灌输,或是浮于表面而不深入了解学生内心需求的教育形式来教育学生已经行不通了;第二,从社会现状来说,由于时代的发展,价值判断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网络文化、媒体文化、影视文化等都在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原来被崇尚的一些传统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在变化了的时空面前已显得陈旧、不合时宜。而面对这一现实,一些教师却还在用滞后的眼光和僵化的教育方法对待这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学生,必然要导致德育的无力与尴尬。处于高校德育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提高自身德育的工作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策

高校辅导员教师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要想使他们的德育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就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环境的积极支撑,两者中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妨碍他们德育能力的提高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1.更新德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因此,德育要重视情感因素,思想认识、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的教育中都应当融入情感。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替代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的人格走向成熟、个性开始凸显的时期,在此阶段,作为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使德育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纯灌输走向双向互动,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把握的工作理念。

2.系统掌握德育内容,培养正确清晰的思想道德认识

辅导员还要有“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意识,不断丰富、充实德育内容。在对德育内容的把握上,高校辅导员要明确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学生要施加何种影响,使学生养成何种思想道德品质。也就是说,要对以下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德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它们有何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如何适当地选择、安排德育内容?可用的教育素材有哪些?社会现象中哪些是与德育方向相一致的,哪些是相背离的等等。要把握德育内容,辅导员就应当在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德育内容的全面性、德育素材选择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发挥德育因素的敏感性上更加注重。这也是德育的方向、深度和实效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危机意识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公民意识和网络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广大学生始终保持先进的政治观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3.掌握德育规律,拓展、创新德育途径与方法

长期以来,教人习得规范并服从规范成为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流。德育仅仅局限在规范教育范围内,将道德视为一种知识进行传授,其弊端在于对学生的德育只满足于掌握道德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学校的德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受教育者对生活现实的真实体验;习惯于在教育层面上“一刀切”,不认同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德育过程在教育的各方面中是最为复杂的,是一个长期且易反复的过程,心理发展和实践的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既有积极影响又会出现消极影响,既有来自环境的刺激因素又有自身素质在发生着作用。因此,它的实施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也要遵循德育的特殊规律。与德育规律的复杂性相适应,德育方法也应当多种多样。教育者应对之详加了解,并熟练运用理论讲解、社会调研、劳动锻炼、生活关怀、榜样示范、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方式,这些方式或宜于正面传输、或宜于矫枉纠偏、或宜于解决冲突、或宜于防患未然,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环境和主客观条件。高校辅导员要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善于从德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不断自我追问、自我反思,这是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的关键。

4.建立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学历和业务水平

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而威信又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对辅导员抱有一种信赖感和亲切感,辅导员的行为举止才会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因此,辅导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多面手”。同时高校也应该在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提高方面建立培训机制,培训中要强调其目的性、层次性。基本途径有两种:知识传导与实践锻炼。具体的操作办法很多,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历教育、短期业务培训、德育知识专题讲座等,均可使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意识和德育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实践性的如德育见习与实习、班主任导师制(即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对新任班主任的业务指导)等,也能保证其德育能力不断通过实践的检验得到长足发展,为全面做好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赵萍.浅谈大学生道德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陈丽.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研究[J].班主任,2006(11).

[3]戴锐.德育能力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就业意识培养 下一篇:浅谈公寓辅导员的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