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时间:2022-09-09 09:11:16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素养的重要作用。音乐素养成为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音乐欣赏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要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将音乐欣赏课上成了简单听音乐的课。往往是在学生聆听时,教师不断地进行乐理知识与意境情感的讲解,或是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将欣赏乐曲的过程机械地进行分割,破坏了欣赏的整体性,无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来,而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得音乐欣赏教学处于低效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对音乐欣赏教学更为重视,小学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这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指明了方向,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音乐欣赏具有兴趣,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从而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保持最佳状态,取得预期的学习目标。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那些美丽动听的音符就会如同噪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没有学习的热情与强大动力,学习就是繁重的劳作,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就必须要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是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教师是学科的代言人,学生对教师的印象、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态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爱教师,对教师具有良好的印象,自然会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他所任教的学科上来,反之亦然。因此,教师要外塑形象,内修气质,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学技能,要向学生展现一个活泼开朗、具有青春气息与色彩、具有爱心、博才多学的教师形象,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尊重与喜爱。利用学生强大的向师性来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像教师一样具有音乐细胞,用音乐来调剂生活与学习,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真正成为一种享受,促进身心的愉悦发展。

二是要向学生展现音乐的魅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聆听与感受的音乐氛围。而小学生年龄小、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善于用画面、视频、音频等来综合呈现音乐作品,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听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去体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真正地走进音乐作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品融为一体,从而得到更多的感悟。

二、夯实学生乐理知识基础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筑音乐这座大厦,乐理知识是地基,没有一定的乐理知识为基础,音乐的鉴赏与系统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生存的沃土。音乐欣赏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基础,学生只能是进行一些肤浅层次、表面上的欣赏,只是在“看热闹”,根本无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与内涵,更不要说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从理论层次进行学习与鉴赏,感受美、体验美,达到对作品内涵与主题地深入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进行理论的系统讲解。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进行系统讲解或复习,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二是让学生多听。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多听是学习音乐的不二法门。除了用好教材上的作品,我们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选取不同类型与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素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作品。在大量的听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听中穿插讲授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将乐理知识与音乐鉴赏结合起来。运用乐理来指导鉴赏,在鉴赏中提升对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断地增强音乐触感,更好地鉴赏作品,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直叩人的心灵。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更多地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也就是说运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达。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不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感受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用各种动作、表情、表演等表现音乐,在无声的动作与有声的语言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手脑耳口并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如在学习《森林水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欣赏,我鼓励学生将作品与自己的表演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予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与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自由结组,根据自己对作者的理解,将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编了一台台精彩的舞台剧。将作品中的四种角色:水车、流水、小鸟和太阳,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表演得惟妙惟肖,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意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逐渐学会倾听,用心去感受,在大量的听说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音乐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从儿童绘画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重视创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