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09 08:28:34

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摘 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的作业模式,促使会计人员由“核算角色”向“管理角色”转变。作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模式无疑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111-02

2010 年 9 月 21日,财政部印发了第一个《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确立了中国建设国际一流会计人才队伍的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当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都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本科院校,更应该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和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期建立新的、合理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一、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大部分仍处于中低端应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还仅限于财务软件模块的操作使用上,以最终生成财务报表和编写财务报告为目标,导致国内企业数据利用率很低,难以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的价值,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撑。据调查,只有少部分企业领导者是靠信息作决策,大部分企业领导者都是在没有充分信息的支持下完全凭直觉作出决策,这部分决策者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信息对于决策的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而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中国会计人员现在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没有达到应当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水平。

高校是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但是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无法打造出会计信息化人才。为了保证中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尽快实现,必须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以适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真正地践行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理解会计人才的内涵,制定出符合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会计,既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有独立创新精神,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根本上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途径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理应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信息时展的趋势,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信息技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调整为:既通晓会计专业知识,又通晓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思想;既能独立操作会计软件,又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讲课,强化师资力量

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实践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各环节以及最终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实践技能是通过组织教学开展实施的,只有具备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学校需要与企业多做合作交换,聘用经验丰富的、有高级职称或职务的专家担任部分实务课程或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指导,这样可形成高端人才的嫁接,加强会计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后续学习,鼓励教师定期到校外的合作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工作,了解实际业务,深入学习体验,使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真正推动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二)校企合作,创新会计信息化教材的编写

校企合作,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动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解决在会计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相互探讨,更能够研发出培养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的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推动会计专业整体教学资源的革新,让学生就业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被社会认可,被企业接受。编写会计信息化教材时,要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采用大型综合案例,将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财务软件操作流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就业能力。

(三)增加综合型实验课程比重,改革教学模式

综合型实验侧重培养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或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或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信息化课程应主要采用岗位实验,岗位实验是按照会计信息化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熟练掌握了会计人员的分工合作和会计核算过程,了解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还能够进行软件的日常性维护,从而能快速达到各个会计岗位的要求。

(四)利用网络优式,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会计软件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会计软件,以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还是表现出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就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发会计信息化课程相关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标准课程讲解方案,提供精品课程,链接相关电子图书,搭建师生网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上优势灵活自主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内容,借助网络平台掌握和了解大量课外资源和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了创新的变革,能够促使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地沟通、探讨和交流,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五)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中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定位于初级、中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无法准确地了解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动和所需会计技能,导致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与社会需求产生了时间的延迟,造成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企业找不到马上能用的人才。如果学校能够与软件教育企业进行合作,掌握软件使用客户群和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将市场中企业会计岗位的最新动态带进校园,帮助高校建立仿真的综合实训基地,在课堂上模拟信息化企业实务情景,帮助院校更快地接触到企业实际业务,让师生体验、了解到目前会计信息化岗位需要哪些技能,需要更新什么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操作能力。院校通过与软件教育企业合作,就能够制定合理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参与决策的重大作用。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当前社会经济正在进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创新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顺应时代需要的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顺利上岗的需要,更是会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09,(20).

[2] 刘玉廷.中国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J].会计研究,2010,(10).

[3] 伍宁.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4]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J].会计研究,2010,(10).

上一篇: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保留优秀人才 下一篇:当前水资源费征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