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时间:2022-09-09 07:00:14

语文教学要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摘 要: 当前,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明显,其中,媒体不规范的用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语言的盛行对青少年语言规范化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各种流行词语的使用颠覆了词语本身的含义,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题。要解决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不仅国家要建立健全语言规范化制度,媒体也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教师则要做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表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规范化使用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文字必须规范使用。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语言文字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整体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颁布之后又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导致了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同现实社会的语言现象之间的不同步,出现了许多用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这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分析

1.媒体不规范的用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广告无处不在。许多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他们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改造成语,也确实达到了其目的。但是,广告用语只求“同音”忽视“同义”,存在滥用谐音字的现象。例如,“咳”不容缓(药品广告)、“骑”乐无穷(山地车广告)、一“明”惊人(眼镜广告)、默默无“蚊”(驱蚊器广告)、无可替“带”(透明胶带广告)替、一“网”情深(网吧广告)、一见钟“琴”(钢琴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终生无“汗”(空调广告)、“衣帽”取人(服装店广告)、“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一步到“胃”(胃药广告)、百“衣”百顺(电熨斗广告)……

滥用谐音字是一种破坏语言规范的行为,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受其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学生,会导致以讹传讹。

2.网络语言的盛行对青少年语言的规范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人数剧增,在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占很高的比例。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使用一些新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这造成了大量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使用不规范的汉字。如使用古老的繁体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现象,在初中生的作文中就很常见。典型的例子如“濉,这个汉字念jiǒng(三声),本义“光明”。现在成了互联网上使用很频繁的字之一,因其字形的原因,它被人为地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类似的还有“”、“簟钡壬僻的汉字,在青少年中都很受欢迎。可这些汉字都没有收在国家语委颁布的规范字列表中。

网络语言多是短句,具有非语法性的特点,生搬硬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导致了有些语言不符合语法规范。如“很黄很暴力”、“我走先!”等频频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

符号语言的运用、数字加中英文的混杂等现象,也给母语教学带来了困扰。有些中学生在作文中就把“我”写成“偶”,而“你out了!”(你落伍了!你跟不上潮流了!)“你8要酱紫啊!”(你不要这样子!)甚至一些类似“:)”的网络笑脸符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这些网络化语言的使用,给多少年来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面语写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但也对一直以来在学生作文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正规书面语言产生了一些冲击。

3.各种各样的流行词流行语颠覆了词语本身的含义,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惑。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便会通过语言折射出来。像近年来出现的“酷”、“PK”、“雷人”、“草根”、“山寨”、“美眉”、“驴友”、“放鸽子”等流行语便是如此。地方语或者歌曲名称、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常被滥用。例如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搞笑电影中的许多用语,就被很多青少年习以为常地挂在嘴边。“闪”(离开),“扁”、“K”(殴打)、“粉丝”(崇拜偶像的人)等不一而足。这些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词语,给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满足了中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沾染了某些不良的风气。因此,作为传承语言文明重要阵地的语文课堂,必须区别对待网络流行语。

二、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解决办法

1.建立健全语言规范化制度,抓好落实,营造全社会都重视语言规范化的氛围。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很多语言规范化的法规文件,这对语言规范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规定,使语言文字走向了法制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文件逐步被社会大众了解,并逐步深入人心。民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意识大大增强,社会用字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2.媒体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在新媒体频频出现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也遇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比如在网络语言不断更新的大潮中,一些粗俗、轻佻的语言,不能不说是一些不协调的音符,阻碍网络语言乃至于网络文明的发展。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了纯洁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媒体应当负起责任,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商家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也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玩一些文字游戏,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尊重民族文化。规范使用文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同时,应当认识到文字规范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一些广告用词、用语混乱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注定了它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而不应以谬误人。

3.教师要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责任却在我们教育者。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意义,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对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与规范的书面语的区别,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时,要教导学生学好、用好规范的语言来写作。鼓励青少年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语感,指导他们学会品味作品中的优美又富有个性的语言,让他们能自主地摒弃一些会在文中引起歧义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欣赏传统美文,阅读经典著作。

面对学生热衷的流行词流行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用规范的语言,并教育学生不仅要热爱祖国语言,而且要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同时,网络语言和流行语已经走进大众,一味回避并非良策,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以包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们,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通过那些文质兼美的教材,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漫游语文世界,不要忽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语言规范化,校园要先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三、结语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论情态的模糊性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