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个案分析

时间:2022-09-09 04:38:11

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个案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定位和重要性已然明确。辅导员作为教师,具有教育的职能;辅导员作为干部,具有管理的职能。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极易产生双重角色困境,并出现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职能越位、错位、缺位或虚位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实际效果。

笔者作为从事5年学生一线工作的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现状,并通过对贵州某高校辅导员进行访谈调查发现,贵州高校专职辅导员面对工作开展、角色定位、伦理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困境,而这些困境既具有与其他高校类似的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由此进一步为本研究明确了方向。

二、高校专职辅导员面临的困境

1.工作内容繁杂,陷入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辅导员也承担着更为复杂、艰巨的任务。社会角色的多重性、素质要求的全面性、工作任务的繁杂性对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工作现状而言,辅导员是8小时上班,24小时在岗,在致力学生工作之余,仍要承担诸多行政工作。部分辅导员自嘲道:“专职辅导员是高校中的‘万金油’,是革命的‘小砖头’,哪里需要哪里搬。”对年轻辅导员而言,庞杂的工作虽然既满足了自身定位的使命感,又能对其有所历练。但是,久而久之,多数辅导员发现自身疲于此种状态,高负荷的工作量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等,进而将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之中,影响工作实效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只顾其全,却未尽其善

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一所成立不久的本科院校,在发展初期的大规模招聘令该校教师规模几近饱和。每年学生人数大概维持在12000人左右,但专职辅导员队伍仅为40余人,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师生比应为1∶200的要求,辅导员队伍规模尤显不足。同时,发展初期学校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素质评价未妥善思考。现阶段,教师流入基本停滞,进而使得辅导员要身兼数职,如工会主席或委员、科研管理人员等,除去带班、教学、日常行政工作,还需根据实际需求承担与参与学校及学院内各项评估考核。部分二级学院受限于学生人数多而专职辅导员人数少的现实困境,采取专职辅导员只负责对接各校级行政部门,承担日常行政工作,带班工作全由兼职辅导员(专任教师)承担,这既违背了教育部第24号令的文件精神,又将专职辅导员置于身兼数职而脱离本职工作的尴尬境遇。总体而言,学校过分注重工作完成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使辅导员身兼数职,但毕竟其精力有限,最终往往令各项工作未尽其善。

3.深陷不明之中,职业发展受限

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工作效果的非显性、难量化的考核表征,这种教育效果的间接性和迂回性,与高校其他职业相比,辅导员赢得外在的积极评价的机会就少得多,社会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同度和尊重度也较低。而该校专职辅导员深陷定位不明、发展不明、目标不明等现状之中,职业发展严重受限。虽是专业技术岗,但要坐行政班;虽说两条腿走两条路,即走行政与职称之路,但往往是徘徊在二者之间的“蜗行”。走行政,岗位有限又未必符合多数辅导员的个人意愿;走职称,只能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职称,而此职称在高校内部几近饱和,放眼全省亦是如此。同时,学校虽指出专职辅导员工作满8年,可申请转为专任教师岗,但需要以学院需求为前提,依照现已几近饱和的师资规模,究竟能否转岗尚未可知。以上方面令辅导员处于十分尴尬的困境之中,职业发展严重受限。

参考文献:

[1]李 华.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双重角色困境与协调路径―――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双重职责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1.

[2]胡永t,于 晶.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规划探讨[J].科技视界,2014(34):192.

上一篇: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