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因素的分析

时间:2022-09-09 02:43:31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因素的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发生嗅觉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耳鼻喉科285例已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嗅觉,并将嗅觉障碍分为嗅觉正常、嗅觉减退、嗅觉丧失三种类型。对各变量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鼻中隔弯曲、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史、药物(辅舒良)治疗史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本次共评估视觉模拟量表285份,评估率100%,有效率100%。结果:285例慢性鼻-鼻窦炎的病人中137例患者嗅觉正常,120例患者嗅觉减退,28例患者嗅觉丧失。其中年龄、吸烟史、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史与嗅觉障碍相关(P < 0.05)。 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鼻中隔弯曲、药物(辅舒良)治疗史与嗅觉障碍有关(P > 0.05) 。结论:年龄、吸烟史、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史等因素在2种不同嗅觉障碍类型中有统计学意义,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鼻中隔弯曲、药物(辅舒良)治疗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嗅觉障碍;嗅觉减退;嗅觉丧失;视觉模拟量表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18-02

人的嗅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与健康密切相关。人体在吸气时气体分子通过对流和扩散传输到嗅区后与嗅细胞相互作用,刺激嗅细胞放电,从而产生嗅觉。慢性鼻窦炎引起的嗅觉障碍为呼吸性嗅觉障碍,是由鼻腔病变导致嗅素气流受阻或气流方向改变,嗅素不能或不能完全到达嗅区而造成的嗅觉障碍,临床上比较常见。嗅觉障碍患者中45.6%患有鼻窦炎,鼻息肉,而慢性鼻窦炎患者有66%存在嗅觉障碍[1]。我们对我科285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的嗅觉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估,通过对年龄、性别、各种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伴发病(鼻息肉、鼻中隔弯曲、过敏性鼻炎等)、鼻内镜手术史、药物(辅舒良)治疗史等因素综合分析, 旨在探讨临床嗅觉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 指导临床预防和进一步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8年南昌会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随机抽取2011年08月至2012年0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慢性鼻窦炎病人285例,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研究的主要变量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鼻中隔弯曲、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史和药物(辅舒良)治疗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视觉模拟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症状类结局的评价,可以评估患者的嗅觉情况。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个刻度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代表无,“10”代表最严重。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代表自己嗅觉程度的相应位置,护士再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定分数。整理数据,进行分析。

1.2.2 视觉模拟量表检查嗅觉功能的评分标准

临床评定以“0-2”为“优”,“3-5”为“良”,“6-8”为“中”,>“8”为“差”。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整理好的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在285例患者中有137例患者嗅觉正常,120例患者嗅觉减退,28例患者嗅觉丧失。其中年龄、吸烟史、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史等因素在2种不同嗅觉障碍类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鼻中隔弯曲、药物(辅舒良)治疗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3 讨论

嗅区黏膜主要位于上鼻甲内侧及其对应的鼻中隔区域, 依据解剖位置, 位于中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之间的区域是嗅素进入嗅区的必经通道,若此解剖关系异常,可造成嗅裂狭窄或闭锁直接影响嗅觉功能。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嗅粘膜的生理老化,嗅神经的退变等都可能和嗅觉障碍程度有关。

吸烟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嗅觉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吸烟者较非吸烟者嗅阈提高3倍。可能原因是长期吸烟可引起鼻粘膜、包括嗅区粘膜上皮细胞绒毛脱落,嗅细胞、支持细胞及基底细胞水肿,粘膜下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微循环障碍,上皮鳞状化生和非典型性增生,而失去嗅觉功能。所以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及早戒烟是很有必要的。

单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使得嗅神经上皮受损程度不足以发生嗅觉障碍[3],但本研究表明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出现变化。考虑是嗅神经上皮细胞严重受损引起嗅觉障碍。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功能障碍,是由鼻腔息肉及脓性分泌物阻塞鼻腔,气味分子不能进入嗅区所致。

鼻内镜手术也会对嗅觉产生影响,鼻内镜手术后出现嗅觉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主要为:手术方式或手术操作不当,损伤嗅区结构;中鼻甲肿胀;切除残端瘢痕形成或其他、位置内移;鼻腔变态反应以及炎症反应阻塞;术后处理不到位,鼻腔通气引流恢复不良等。[4]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黄忠华,黎黎.嗅觉障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2004,12(4):226-229.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 ,南昌)[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 44(1):6-7.

[3] 张丽艳, 卢满存, 林鹏. 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4):1826-1828.

[4] 蔡琰,张霁雯.鼻内镜手术后嗅觉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28):158.

作者简介:

郑晓芳,女,汉族,出生日期:1986年11月29日,学历:本科,职称:护士

孟蕾蕾,护士长

上一篇: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传播状况及阻断研... 下一篇:细节管理在内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